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冼颖
日前,四会法院与四会市各镇(街道)共建的13个司法惠民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省委政法委及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使多元解纷机制扎根基层。
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可为当地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纠纷预诊、矛盾调处、网上调解、司法确认、法治宣传等“一站式”司法服 务,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揭牌仪式上,四会法院与各镇街签署《关于建设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加强诉源治理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分工,聚焦镇街开展风险排查、就地矛盾化解、强化诉源治理、促进讲信修睦等工作。
四会法院还选派11名具有丰富审判和调解经验的法官,定点联系辖区3个街道和10个镇,以法官下沉为抓手,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提供矛盾纠纷调处、社会风险预判、普法宣传等方面服务,与镇街联合发挥基层优势,做好案件诉前调解、司法协助等工作,形成“风险及时排查、纠纷双向化解”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依托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这个“小阵地”,各镇街释放出诉源治理“大能量”。“过去我们做村民的调解工作,当事人经常认为调解员的调解协议‘没有效力’,不愿意接受调解。”大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说,自从法官入驻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后,法官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开展和指导调解工作,大大提高调解成功率,同时能够即时开展司法确认,更有法院盖章的法律文书加持,“村民更愿意来我们中心咨询、解决问题了”。
据悉,自建设司法惠民服务中心以来,四会法院共向各镇街人民调解组织推送240余起当事人离婚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调解成功率40%以上。
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减少矛盾纠纷,四会法院将“万人成讼率”“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运行”“无讼村居创建”等诉源治理指标,纳入各镇街平安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并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优势,深度分析辖区受诉矛盾纠纷情况,及时通报各辖区镇街,积极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新思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