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孙捷 通讯员 何晓峰
四会市石狗镇属于典型的山区镇,辖区内村委会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为解决此困境,该镇创新提出“党建引领,联村抱团”发展思路,由各村党组织共同出资,联合发展项目。历经一年多探索,目前,该镇10个村委会的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超10万元,走出了一条以兰花、肉鸡、新型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强村富民之路。
困境:各村委会贫富差距大
12月22日,记者驱车驶进四会市石狗镇石桥村,干净整洁的硬底化村道,整齐划一的“四小园”,农田里,村民们正在新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忙碌不已,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这些新农村面貌,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但在两年前,石桥村仍是石狗镇的一个薄弱村。“过去,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甚微,以出租鱼塘和土地为主,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家国坦言,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难以出资进行乡村建设和规划,因此,以往,该村基础设施设备相对破旧。
不止石桥村,石狗镇其他村委会同样面临发展窘境。“石狗镇是典型的山区镇。此前,辖内落地产业项目不多,各村委会产业滞后,发展极不平衡。”石狗镇党委副书记张娜介绍,该镇共有10个村委会,其中,除了程村村、石狗村依托兰花等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破10万元外,其他村委会普遍为2万至5万元,贫富差距较大。
另外,由于传统农业产值低导致撂荒地较多,石狗镇不少农田逐渐被丢荒,农业产业滞后,成为阻碍各村发展的一大难题。
破题:抱团发展增强“造血”功能
聚焦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扩张性不强等问题,去年,石狗镇党委提出了“党建引领,联村抱团”发展思路,即在镇政府牵线搭桥下,依托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不断拓宽各村发展路径,构建起“村村有项目,村村有收益”的可喜态势。
“村集体经济收入低,无力投资项目;乡村发展停滞不前,逐渐成为空心村,面对这种困局,怎么破题?”黄家国头疼不已。然而,今年初,该村迎来了发展转机。
为大力发挥土地应有的经济效益,破解撂荒地整治利用难题,今年初,石狗镇政府在了解各村现状和发展思路的前提下,组织石桥村、隔岗村等4个村委会抱团发展。通过共同出资模式,建设200亩夜香花、天绿香等新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并引进专业合作社,为基地提供种植技术、管理指导和销售渠道。
受益于该机遇,石桥新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得以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基地种有夜兰香和天绿香约90亩,年产值约128万元。”黄家国坦言,该基地还带动部分农户加入种植行列,并为30多个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既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又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石狗镇其他村委会同样参与抱团发展。如程村村与廻龙村、金坑村等村委会,建成过塘坑高标准兰花种植示范基地和金坑荔枝崀兰花种植示范基地,以资金入股得分红、土地流转得田租、基地务工得报酬、托管经营得实惠、带动种植得收益等联结机制,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受益;石狗村、带下村等村委会投资双层高效环控肉鸡养殖产业园项目,建成5栋双层高效环控鸡舍,并与家禽公司、专业养殖场开展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合作,以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成效: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
历经一年多的合作发展,石狗镇各村委会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势头,探索出一条以兰花、肉鸡、新型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的强村富民之路。
“通过抱团发展模式,2023年,石狗镇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为支撑的深入融合发展之路,打开了集体经济‘致富门’。”张娜自豪地说,抱团合作的产业项目,为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如新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每年可为抱团的村委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两个兰花种植示范基地,每年可增加超18万元;肉鸡养殖产业园,每年约增加38万元。
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底,石狗镇10个村委会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石桥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不足5万元,纵身一跃,变成超11万元,同比增长超120%;程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20万元,同比增长66.7%。与此同时,各村正依托现有项目,不断延伸民宿、旅游线路等多元发展业态,以进一步带动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