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四方会翠成就中国玉乡——四会玉器文化节推动产业发展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四会玉器文化节期间,四会市人民广场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会玉器文化节期间,四会市人民广场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2023四会“玉博杯”珠宝玉石首饰镶嵌设计大赛吸引市民群众驻足欣赏。

2023四会“玉博杯”珠宝玉石首饰镶嵌设计大赛吸引市民群众驻足欣赏。

缅甸客商在交易中心选购玉石。

缅甸客商在交易中心选购玉石。

文/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特约记者 黎蓥莹

图/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四方会翠,中国玉乡。持续8日的2023中国·四会玉器文化节暨中缅翡翠产业发展大会,于12月19日在四会市正式开幕。玉石雕刻“华表奖”作品展、翡翠·珠宝首饰与国风美学创新论坛、四会缅格拉玉石交易中心开业、珠宝设计师原创集市……其间丰富的活动,不仅促进了玉器行业的商务合作,还丰富了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展现四会玉器产业发展兴旺之景,也为四会玉器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新鲜动能。

百年深耕催生“幸福产业”

“四会玉器产业发展又展现出新面貌!越来越多从业人员跟随时代潮流重新自我审视,并不断创新发展!”在参加四会玉器文化节两日活动后,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首饰专业委员会主任草铜锤感叹,20多年前对四会的印象是主要生产大型玉石雕刻工艺品的玉雕之乡,如今再来,深刻感受到四会玉器产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链逐渐完善,各种品类玉器产品都十分精美,作为同行的他也忍不住要购买。“不是商业互捧,四会玉器的交易量、购买趋势就是市场最好的投票!”

如其所言,始于清末民初的四会玉器产业,经过百年深耕打磨,产业规模不断扩展,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围绕玉器产业、玉文化的新业态、新类目也随之不断涌现。同时,依托六祖文化、古邑文化、桔兰文化等历史底蕴,四会推动玉器产业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国玉器之乡”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四会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玉器批发市场和玉器加工销售集散地,年交易额约350亿元。玉器产业如今不仅是四会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更是四会富民旺市的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四会拥有玉器专业市场(基地)17个,从业人员近30万人,拥有“中华翡翠加工基地”“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岭南玉派文化艺术传承地”等国字号荣誉。此外,在直播电商新兴之时,四会开创了“互联网+拍卖+直播”新销售模式,让四会玉器直播成为全国标杆,四会也因此多次上榜全国县市电商竞争力百佳样本。

“玉器产业是四会的‘幸福产业’,我们将珍惜和培育好玉器产业。”四会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坚持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玉器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千亿级玉器产业集群;坚持深耕四会玉器品牌,推动产文旅深度融合,努力面向世界推广中国玉文化;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红链”赋能玉器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玉器之乡”金字招牌;坚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竭力将四会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链条最全、配套最好、服务最优的玉器之都。

新动能促产业发展新突破

在四会玉器文化节开幕当天,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发布了《2023中国翡翠白皮书》。其中提到,在互联网电商的推动下,翡翠产业发展迅猛,从2022年开始,翡翠消费力持续释放,市场规模逾1134亿,连续3年稳坐第二大珠宝消费品类,仅次于黄金,并有持续稳健增长的趋势。

作为玉石中的精品,翡翠产业近年来在珠宝玉石产业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趋势,这无疑是对四会玉石产业发展释放的利好信号。如何推动四会的“幸福产业”高质量发展,四会在此次活动中也传递出系列好消息。

活动期间,四会玉文化博物馆正式动工。据介绍,该项目未来将用于展览东方文化艺术品、玉器珠宝艺术品、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等,成为四会玉雕精品展示和宣传重要窗口。与此同时,由缅资企业总投资1.5亿元建设的四会缅格拉玉石交易中心正式开业,将开展包括翡翠玉石原料交易、加工、仓储、电商等主要业务。这对于因“玉”结缘、因“商”相会的四会和缅甸来说,将会进一步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往来,同时为四会玉器走向世界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才是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活动期间,四会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借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学科专业、人才及科研等方面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建设研究生实训基地,实现“校地合作、产学共赢”,并与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珠宝玉器行业特色人才培养。

近年来,四会通过常态化举办玉石交流会,进一步完善玉器产业链,不断提高市场专业化程度。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四会还与广东省珠宝玉石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共建广宝汇玉石交易中心,共同探索珠宝玉石交易阳光化运作新模式。

“我们此次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是想通过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同时,我们也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希望让玉器从业人员意识到四会适合经营,让消费者相信四会玉器是值得信赖的产品。”四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蔡雪丽说。

去年入驻四会的广东玉商集团,其经营的百分玉器城于12月17日正式开业,同日还协办了2023玉石雕刻作品“华表奖”作品展。该卖场总经理李东浩表示,广东玉商集团在揭阳深耕多年,玉器商铺和加工厂的资源积累丰富。选择来四会发展,便是看中四会完善的玉器产业链以及包容性极高的发展空间。同时,他们也希望落户四会发展后,发挥纽带作用,推动揭阳、四会两地的玉器产业优势相结合,并产生互补作用甚至发挥加分效应。

多彩活动大力传播玉文化

据了解,四会每年年末都会举办玉器文化节系列活动,至今已持续三十余年。该文化节通过举办涵盖论坛、赛事、集市、庆典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不仅能够推进玉器行业的商务合作,还能够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活动期间,2023玉石雕刻作品“华表奖”终评、2023四会“玉博杯”珠宝玉石首饰镶嵌设计大赛终评以及两项赛事作品展接连在四会进行。以上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玉石雕刻工艺师、专业珠宝设计师参加,向市民游客展示精美的珠宝玉石作品,收获了不少好评。

位于玉博城展馆内的一件名为《印象四会》的作品,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拍照。该作品由在四会工作7年后离开又重回四会的设计师占莹莹设计,并参加了2023四会“玉博杯”珠宝玉石首饰镶嵌设计大赛,获得大赛专业组金奖。占莹莹介绍,重回四会,四会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玉器产业发展的蓬勃向好之态给予她设计灵感。于是她以翡翠铺底,融合极具国风特色的屏风起型,展现四会现代化城市夜景。她表示,玉有着悠久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种承载文化的特殊载体,作为珠宝设计师的她很希望能借此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在活动期间开展的2023中国·四会翡翠年会——翡翠·珠宝首饰与国风美学创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珠宝玉石设计师、工艺美术大师、行业达人等也在会上共同探讨,关于玉文化、中国文化等与玉器珠宝首饰发展的关系。草铜锤在论坛后向记者表示,玉石雕刻、镶嵌是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好的载体,它不仅能承载深厚的故事,也容易向外展示传播。他很欣喜能在此次玉石雕刻大赛中看到不少蕴含深意的作品。

当前,四会正以建设玉器文化特色小镇为抓手,推动提升四会珠宝玉器产业文化附加值,深入发掘玉文化内涵,把玉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打造玉文化高地,彰显特色小镇文化特色。

此外,此次活动还开展了“四方会翠·东方至臻”珠宝玉石艺术家臻品联展、庄家翡翠“钰”作品展、“四方会翠·盛世琳琅”中国原创珠宝设计师集市等活动,充分展示四会作为“中国玉器之乡”的独特魅力。开幕式当晚还举办了“四方会翠·玉润中华”中国·四会玉文化节颁奖盛典和“四方会翠·翡同凡响”中国·四会玉器国风音乐晚会,为“玉博杯”珠宝玉石首饰镶嵌设计大赛、玉石雕刻作品“华表奖”获奖对象颁奖。晚会特别邀请著名歌手金志文、孙霄磊和著名舞蹈主播奥大粒,并由著名造型设计师孙笠轩精选、著名汉服模特长歌领衔,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缂丝华服翡翠秀,展现四会玉器时尚魅力。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