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蓝钟镇积极推进“1+6+N”基层治理模式
立足实地统筹 多元化解纠纷矛盾
西江日报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莫理猛
“古城村高峎岐组村民的耕牛践踏我的农作物,希望你们处理一下。”今年10月,怀集县蓝钟镇的邵先生走进镇综治中心,反映一起动物致害侵权责任纠纷。接报后,蓝钟镇综治中心立即召集司法、村委会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协调处理,解决矛盾。
“我反映后,镇里非常重视,根据被践踏的农作物的受损程度提出了相应的赔偿,非常感谢镇综治中心认真帮我解决问题。”邵先生表示。
这是蓝钟镇推广“1+6+N”基层治理模式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蓝钟镇已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4宗,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我们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协调,落实落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定期召集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执法等有关单位,定期分析研判全镇的矛盾纠纷及有关涉稳风险,形成全链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程序。”蓝钟镇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综治中心已经设有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网格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进驻工作室、监控研判室等办公区域,专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和公共服务。
在科技赋能下,蓝钟镇还深化综治视联网、视频资源入格等信息化建设,深化“雪亮工程”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融合建设,在主要路段、村居出入口、河塘水库等安装视频监控,全天候站岗放哨,综治中心利用粤平安平台将辖区日常运作特征可视化、数据化,及时化解基层风险隐患。
在多元化解纠纷矛盾过程中,信息及时传达尤其重要,除了科技手段获取信息,人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蓝钟镇“1+6+N”基层治理模式设置了镇、村网格员,将镇、村、户串联起来,起到了上传下达、下情上报的效果。
“通过微信群、进村入户等方式,我们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群众之间有什么矛盾向我们反映后,也能及时化解处理。暂时解决不了,我们会及时向镇上报,进一步缩短村民与干部之间的距离。”蓝钟镇沙坪村网格员李纪养表示,基层网格员能更直接、更及时接触到村民,大部分纠纷都会立即处理,一些村民不理解的政策,也能及时向村民解释清楚,确保政策推行的顺畅。“之前对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我们很多不了解,现在通过镇和村网格员向我们耐心宣传解读,使我们村很多小矛盾都能及时化解,让我们村更加和谐稳定。”蓝钟镇平安村村民李佰双表示。
此外,在原来三级网格的基础上,蓝钟镇还引导各村按照15至20户为一单元,从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乡贤代表等推选出网格代表,形成“镇—村—网格员—网格代表—户”基层治理五级网格体系。该体系在管理上打破了以往一个村干部包揽一大片,同时要面对一两百人的困境,通过发挥网格员联系优势,能够更及时、更快捷排查苗头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在发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中‘6’的网格作用尤为明显,把基层社会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