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胡源愿
11月22日,记者跟随肇庆市总工会干部一同走进陈钊家中,映入眼帘的是80年代的装修:一台老式电视机,一套旧式木沙发,卧室里仅有一张旧式木板床、一张简陋的书桌和两个摆满书籍的书柜,而陈钊夫妇省吃俭用已为困难学生捐赠近20万元助学金。
距离陈钊去世已有四个月,遗孀黄婷经常都会走进丈夫的书房,翻看他写的信件,感受其留下的温度……
坚守信仰,保家卫国
1945年,年仅14岁的陈钊同志先后加入了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和粤桂湘边纵队,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40多场战役。他曾先后担任东江纵队传令兵、通信员,东江支队副班长、排长、副政指导员、连长,广东北江军分区司令部作战参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组长,广州军区司令部干部,肇庆军分区副参谋长。多年的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磨炼了陈钊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坚定了矢志不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锤炼了良好的党性修养。
清廉俭朴,忠诚担当
1983年,陈钊同志转业两年后担任广东省总工会肇庆地区办事处主任。在工会工作期间,他始终不忘初心,信念坚定,默默奉献。他完善了工会组织架构,成立了肇庆市鼎湖区总工会和端州区总工会等县(市、区)总工会,初步搭建了肇庆工会组织系统;完善了服务职工的体制机制,建立联系点和定期碰头汇报制度,切实了解职工群众最迫切最紧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围绕职工群众所需所想,成立市直孤寡退休职工特殊困难救济基金会,制订了第一批基层“职工之家”考核验收办法;召开了市直第一次退休职工代表大会和全市首届劳模表彰大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工会同事黄汝深与陈钊共事多年,据他回忆,陈钊无论工作生活都严格要求自己,作风清廉。陈钊曾多次告诫同志们:“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质。”这谆谆教诲令黄汝深印象深刻。
“他穿着简朴,平时最喜欢的就是一套洗得已经发白的军装和一双平底解放鞋。”黄婷告诉记者,陈钊对自己吝啬却对别人很慷慨,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经常主动为困难群体捐款。
不忘初心,笔耕不辍
“活到老,学到老。”陈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同事伍汉雄尤为佩服陈钊。“陈钊原来的文化基础不是很好,但经过刻苦学习,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到后来,他甚至能翻译英文资料。”
离休后,陈钊每天都通过报纸、电视等关注党和国家大事,并经常翻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简陋的书桌上除了《身边腐败警示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等书籍外,还摆放着一本不知翻了多少遍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陈钊还有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每两个月他就形成一篇学习心得投给政府部门,希望为肇庆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陈钊同志始终以老共产党员的视角关心着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很多单位邀请陈钊讲授党课,他都坚决谢绝邀请单位给他的劳务费。“我去讲党课是希望可以把我的心得跟各位党员分享,可以起到一点影响作用。尽管是合法报酬,我也不能要,否则就违背了我的初衷。”
胸怀大爱,热心公益
陈钊生前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帮助困难学子圆读书梦,让他们成人成才,回报社会。
从2013年起,陈钊同志每年都会和妻子坐公交车来到市红十字会,捐赠他一个月的离休金作为助学金,坚持捐款长达十余年,捐赠数额近20万元,帮助困难学生100多名。
2023年7月20日,高要区人民医院一病房内,气氛肃穆沉重,在肇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陈钊遗体无偿捐献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需要,完成了生前遗愿。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感慨地说:“陈老用自己的言行,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忠心报国、奉献社会的大爱精神,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令人十分敬佩。”
陈钊同志用毕生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国家和人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