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集“未爱加蓝”微光 汇“星火燎原”之势——高要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西江日报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李军霞

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未来和希望。近年来,高要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以打造“童舟共进·未爱加蓝”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星火燎原”普法宣传品牌为抓手,通过在司法办案、配合协作、法治宣传等三方面发挥检察融合履职力量,创新开展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该院未检办获“广东省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相关工作获省、市、区人大、政法委,上级检察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健全办案机制,强化治理效能

高要区人民检察院深化“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工作机制,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加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在建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基础上,实现对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提前介入全覆盖、询问未成年被害人同步录音录像,并加强与当地公安、法院、司法等沟通协调,在社会调查、逮捕必要性证据收集与移送、法律援助等方面形成共识。

“我们突出特殊处遇理念,率先建立起心理干预、观护基地、电子手环监控、家长教育、社工监管五大帮教平台,着力整合资源标本兼治,提高涉罪未成年人矫治工作成效。以检察建议促进解决高要区控辍保学的难点困局,今年成功促使2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校园。”谈及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体系时,该院检察官表示。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旅馆业治安管理和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存在漏洞的问题,该院积极开展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推动健全未成年人入住旅馆强制报告机制,督促整改当地15个镇街35所学校周边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注重沟通配合,凝聚各方力量

高要区人民检察院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连成一条线,织成一张网,助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主动加强与民政、教育、卫生、共青团等的配合,建立联签工作机制,形成保护、救助、挽救、预防工作合力。今年以来,通过发挥机制合力,为9名未成年人发放司法救助金9万元;支持起诉维护未成年被害人权益,帮助成功追讨合计6万余元赔偿款。

“我们培育成立了肇庆市首个司法社工组织,搭建‘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师’三位一体帮教模式,开展家访400多次、亲职教育150人次,帮助57名罪错未成年人复学就业,回归社会。委托专业心理辅导团队对涉罪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帮教考察、就业指导,帮助1名涉罪未成年人走出重度抑郁。”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

以点带面,构建大普法格局

为给学生提供“菜单式”“沉浸式”普法教育,高要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进全区各个中学,担任起法治副校长之职,通过开学第一课、法治宣传周、检察开放日等多种普法形式,向未成年人进行普法教育。

此外,该院还打造了肇庆市检察机关首个集阅读、视听、模拟体验、现场教学于一体的展厅式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为高要区乃至肇庆市普法宣传教育提供阵地支撑,并依托该法治教育基地融合推进“一站式普法课堂”“校园法治课堂”等特色专项。

如何在现有的普法基础上,开拓更多更喜闻乐见的普法项目,扩大法治宣传辐射范围?记者采访了解到,高要区人民检察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创新开展“星火燎原”普法项目,引导学生用通俗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向身边人普法,使法治宣传既扩大辐射范围,又“入脑”“走心”。

通过整合当地教育局、团委、学校资源力量建立联动机制,高要区检察院聘任在校学生担任“星火燎原法治宣讲员”。今年以来,已聘任5批77名中学生、返乡大学生,在校内外开展百余场普法宣讲活动,普法受众逾万人次。同时,以“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为方向,该院鼓励法治宣讲员将法治知识从学校带回家中,将法治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家庭,发挥“小手拉大手”家庭法治宣讲作用,树立法治家风,传递法治力量。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