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封开县博物馆上榜省热搜百强博物馆榜单,广信底蕴源流长 民间精品助馆藏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日前,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博物馆头条联合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广东省热搜百强博物馆榜单出炉。其中,封开县博物馆位列其中。与其他上榜的博物馆相比,作为山区县历史文化窗口,封开县博物馆有何特色与魅力?为此,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封开县博物馆内,群众正在观展。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封开县博物馆内,群众正在观展。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封开县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开展惠民鉴定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封开县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开展惠民鉴定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日前,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博物馆头条联合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广东省热搜百强博物馆榜单出炉。其中,封开县博物馆位列其中。与其他上榜的博物馆相比,作为山区县历史文化窗口,封开县博物馆有何特色与魅力?为此,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11月9日,一场主题为“跨越二千年——南丰利羊墩出土文物展”正在博物馆内展陈。展览由南丰利羊墩墓葬群地理位置概况、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陶瓷系列、青铜系列和汉至明清生活用品系列等五大部分组成。

陈列其中的一件件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铁器,成为现场游客、市民了解古代封开人民社会生活的直接物证,更是封开县博物馆扩大本土历史文化影响力的鲜明特写。

在封开县博物馆副馆长袁一鸣看来,能上榜省百强博物馆,究其原因,与封开拥有深厚的广信文化底蕴密不可分。他介绍,“封开县作为广信故地,曾在岭南历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而近年来搭乘文化生态旅游强县的建设‘东风’,博物馆作为广信文化园的主要建筑之一,是群众感受与了解封开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如今馆内收藏有各历史年代的文物848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74件,三级文物465件,是广东省文物藏品最丰富的县级博物馆之一。而馆藏文物具有年代久远、时代连贯、种类齐备、典型性强等特点,仅从馆藏文物中就能见证岭南文化发展的进程。

延伸服务触角,搭建交流平台,同样是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职能的有效体现,而此举恰恰是封开县博物馆塑造文化惠民的关键切口。

记者了解到,数十年来,封开民间收藏方兴未艾,形成了稳定的藏家群体。封开县民间收藏家们数年来向封开县博物馆捐赠典藏珍品,这些藏品来源可靠、传世有序、类型丰富、时间跨度长、精品珍品多,包括陶瓷、钱币、印章等珍贵文物,展现了封开县民间收藏的旺盛生命力。

“封开与郁南、梧州等地相邻,民藏交流颇为频繁,博物馆在此过程中,搭建了公众沟通平台,久而久之,不少民藏家更是成为博物馆的文化志愿者,共同为民间捐赠藏品展群策群力。”袁一鸣介绍道,至今,封开县博物馆已开展了十届民间收藏展。

而在今年5月举办的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中,民间收藏家向封开县博物馆捐赠了文物55件套,包括三国青釉兽面水波纹罐、宋青釉药瓶、元青釉堆塑城门人物罐、元代瓜棱双系酱油瓶、明青花花卉纹碗等,极大地丰富了馆藏种类。此外,该馆还特意在历年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赠的文物中,精心挑选部分作为民间捐赠文物展展品,供群众一睹古物风韵。

不止于此,为了贴近群众,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广信文化,该县博物馆还以主题教育日、图片展览等形式,进社区、进校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活动为例,该县博物馆通过举办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活动,邀请亲子家庭参加博物馆展览、考古“寻宝”、亲子包粽、趣味猜灯谜等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余,也增强了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如今,博物馆正在逐渐突破静态展览展示,日益向纵深延伸,融合高科技元素,满足观众对博物馆的深层文化需求。接下来,封开县博物馆计划通过创设720云VR全景技术,在网站搭建虚拟展厅,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观看馆内展览。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