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会环创环卫工戴着智能手环工作,相关数据将同步至该公司智慧网联平台。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郑琪
近日,“2021-2022年度中国智慧环卫典型示范优秀案例”名单公布,四会环创城市级智慧综合管理系统榜上有名,是我市唯一上榜案例。该案例有何亮点?对此,记者前往进行了采访。
深秋清晨,天气微凉,四会市环创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环卫工早已到岗,在各街区紧张有序进行路面清扫、垃圾清运等工作。
“商业大道今天生活垃圾特别多,请增派环卫车到场。”接收到环卫工输送的信息,四会环创值班人员立即打开智慧网联平台,查看各区域环卫作业进度,及时调派垃圾清运车辆和环卫工前往。
这是四会环创公司通过完善城市级智慧网联平台,打造智慧综合管理系统,助力城市环卫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体现。“公司于2019年进入四会,负责城区约163万平方公里的环卫工作。”四会市环创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耀斌透露,进驻初期,基于人工成本占比较高、服务面积广、工人多且分散、环卫工人老龄化等原因,该公司逐渐呈现出“五大难题”,即日常管理难,工作进度保障难,基础设施管理难,监督考核难,垃圾分类难。
为破解这些难题,历经近半年探索,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环创智慧网联平台应运而生,借助智能环卫手环、GIS地图、车辆传感器等现代设备,建立环卫车辆、环卫工人、垃圾容器、安全生产、指挥调度等管理系统,打造一体化数据共享平台,打破各个模块之间的信息壁垒,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作战。
以人员和车辆管理为例,记者在该平台系统见到,上面细分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垃圾容器管理等模块。上面清晰显示,当天垃圾整体任务量、已完成的任务量、哪些区域未完成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公司管理人员能及时针对工作量大、进度慢的区域,高效开展调度,进而提升整体环卫工作效率。”黄耀斌如是说。
以往,环卫工人是否到岗,作业进度如何,清扫机械是否落地等情况,该公司难以全面跟踪。如今,通过智慧综合管理系统就能清晰了解。“公司为环卫工定制了智能环卫手环,环卫车辆装有传感器,这些设备直接连通系统,大大破解了人员管理、作业监督考核、设施管理等难题。”
“中山公园公厕人流量较大,请及时做好保洁。”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四会市中山公园时,负责该区域清扫工作的环卫工刚好收到系统提醒,让她及时到场作业。
这是智慧综合管理系统助力解决公厕脏乱差、异味和管理难题的又一实例。“除了能加强现场管理,该系统还能实现对温湿度、氨气、烟雾等进行实时监测。”黄耀斌举例称,当厕所内有明显异味,垃圾未及时清理,皂液机无皂液,或人流达到阈值时,系统将会报警,提醒环卫工人到场处置,并自动下发熏香功能,保证公厕内部环境卫生无异味。
为提升作业效率,今年,四会市环创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还依托智慧综合管理系统,在辖区部分区域推出无人驾驶小型扫路车,能24小时自动开展路面清扫、降尘、洗扫以及路面清洗等作业。
在智慧综合管理系统助力下,目前,四会环创日均处理垃圾量130吨,日均车次46次,较以往提升24%,清运作业里程2041公里,增加了33.3%;全区日均机扫覆盖趟次数由4趟增加到6趟,洒水作业覆盖率及环卫工出勤合格率均达到10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