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开拓农村创业新天地,为乡村振兴鼓与呼——记封开县木素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嘉龙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日前,在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第二季的节目中,一位年轻小伙向主持人撒贝宁带领的“山水小分队”发出了采摘竹荪的邀请。此行让主持人一行不仅一饱“真菌皇后”破“蛋”而出,抖出菌裙的神奇景象,也一尝入口嫩脆爽滑,回味香甜鲜美的封开特色美味。这位让撒贝宁频频点赞的竹荪种植青年,是封开县木素菌业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及总经理陈嘉龙

陈嘉龙(右一)在竹荪工厂里和同事交流种植注意事项。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摄

陈嘉龙(右一)在竹荪工厂里和同事交流种植注意事项。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日前,在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第二季的节目中,一位年轻小伙向主持人撒贝宁带领的“山水小分队”发出了采摘竹荪的邀请。此行让主持人一行不仅一饱“真菌皇后”破“蛋”而出,抖出菌裙的神奇景象,也一尝入口嫩脆爽滑,回味香甜鲜美的封开特色美味。这位让撒贝宁频频点赞的竹荪种植青年,是封开县木素菌业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及总经理陈嘉龙。

心系家乡,竹荪种植青年破“蛋”出

陈嘉龙从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来到了上海一家知名食用菌工厂从事技术工作。虽然在上海的工作收入相对有保障,但陈嘉龙一直惦记着封开家乡的乡邻,“他们没有技术、缺少致富门路,只能常年在外务工赚钱。”

陈嘉龙意识到,封开的气候适合种植竹荪,而竹荪在城市的价格高、销量好,能够帮助乡邻赚到钱。他把想法告诉了好朋友,大家都觉得可行。2015年底,他和8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回到老家封开县江川镇新兴村,一边考察分析种植竹荪的可行性,一边学习钻研种植竹荪的技术难题,为创业做准备。

2016年9月,陈嘉龙和团队共同出资成立封开县木素菌业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等农副产品的技术研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等。公司立足于当地丰富的竹、木、土地等资源,定位以绿色健康无公害为宗旨,致力于发展大健康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林下经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随着首批产品日渐成熟,陈嘉龙团队指导当地村民采摘、分拣、加工和储存,很快便扩大了规模,竹荪长势喜人,眼看收获在即,但一场洪水淹没了整个基地,一切投入化为乌有。正当他们手足无措时,封开县人社局伸出援手,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并向陈嘉龙提供贴息贷款和一次性创业补贴,以帮助灾后重建。于是,陈嘉龙团队再次振作,快速开启第三批种植计划。

工厂化种植,技术突破开新局

在竹林等自然环境下种植竹荪,旱涝不保收,这成了陈嘉龙的心头之患。

所幸,知识与技术是陈嘉龙紧紧抓在手里的资本,多年来,他不断优化种植技术,解决销售痛点难点。“一直以来,我努力钻研行业规则,勇于打破行业壁垒,目前已摸索出一套新的核心技术,建起周年化竹荪工厂,通过这套技术可以提高竹荪的产量,实现常年供应。”陈嘉龙说。

据了解,通过技术攻关,工厂化种植过程中,通过空调调温,每年可以种三造竹荪,比起传统的种植模式——一年种一次,每次生长周期长达三个月,同一地块要隔两三年才能种一次,效率提升了不少。“冬季也能种竹荪,在别的地方是没有的。”陈嘉龙说。

“竹荪工厂”坐落在励志新村蔬果温室大棚。据了解,选择将竹荪种植基地转移到此处,是因为陈嘉龙看中了贺江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贺江碧道画廊景区,这能给竹荪的种植、加工、销售、体验等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同时,大棚种植的菌类将开放采摘。“家长带着孩子到乡村旅游,满足人们对旅游休闲、亲子陪伴、文化体验的各种需求,推动农业发展和乡村文化传承。”陈嘉龙说。

陈嘉龙没有忘记回乡的初衷。他和团队通过搭建一个集食用菌培养基制作、菌种生产、技术服务、冷链运输、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生产平台,以“公司+平台+农户”的模式,吸纳乡村劳动力,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目前公司已经帮助200多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同时该模式在其他村镇得以复制,在封开县形成了特有的竹荪产业链。

“做农业要有初恋般热情、钢铁般意志,此外既要靠技术,也要看老天爷。”“农业不成链,到头没钱赚;农业不加工,到头一头空。”金句频出、精通种植技术的陈嘉龙坦言,目前的困境在于竹荪产业链供应尚未完善,对产能扩大形成了掣肘。

优惠政策,强化产业人才引育

回乡创业之路,陈嘉龙团队走过了高山低谷,也发现了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创业这些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的事业得以坚持下来。”陈嘉龙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乡村振兴是难得的机遇,“路是大家一起走出来的,希望有更多对乡村抱有梦想的人回到这里。”陈嘉龙说。

近年来,封开县制定出台不少支持“新农人”在乡村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2022年封开县率先出台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封开县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人才计划》,项目资金100万元纳入全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围绕“一鸡一猪三棵树”的产业优势,先后出台不同产业的奖励措施,大大鼓励了更多本土人才回乡创业振兴乡村。深入实施“西江特色产业”人才项目的实施,落实资金扶持,强化产业人才引育。

在智力方面,封开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柔性引才”新实践,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邀请各领域农技专家学者以及联系科技特派员队伍前来授课。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推动“新农人”企业与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签订人才培育合作协议,源源不断为“新农人”干事创业提供技术支撑。

“我们因地制宜为‘新农人’提供在乡村创业的条件,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保障、创业贷款支持等,将各类公共服务更好地覆盖到我们在乡村创业的全过程。”封开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