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讯(记者 吴映霖 通讯员 赖楚欣)记者从四会市大沙镇获悉,该镇全面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积极挖掘镇的优势、村的潜能,通过“盘活存量、促创增量、提高质量、优化变量”四量齐驱,推动全镇经济提质增效。截至8月,大沙实现全镇13个村集体经济均突破20万元,总经营性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
江民村是大沙镇经济较薄弱村。以前该村经济联合社年总收入不足10万元,全社仅有20余亩鱼塘、1间危旧小学和1间危旧村委会办公场所。集体资产匮乏,导致该村常年经营性收入少,无增长点。
为盘活江民村“沉睡”资源,大沙镇对该村集体资产进行再清点、再核算,要在存量资源基础上挖潜力,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如在邻近大兴排灌站的16亩土地,大沙镇将其平整后引进企业发展物流中心,有效提升土地效益。再如闲置的危旧村委会办公楼,被改建成周边翰林学校的新办公楼,实现村集体增收。
缺少项目,没有产业基础,仍是江民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短板。该村以“土地银行”模式先整合土地资源,再进一步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以村级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信用兜底,引导农户将70亩闲置园地存入村中“土地银行”,再由江民村经济联合社将土地提质后整体承包给经营主体,实现把“土资源”变为“活经济”。
江民村的发展是大沙镇挖掘本地发展优势、潜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突出生态底色,做足农业文章,打好强村品牌,不断为乡村振兴增势赋能。如今,各村发展各有特色各有优势。
岗美、富溪、南江依靠辖区内工业产业优势,可为村民提供200个就业岗位,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自我造血。陈冲村则依托土地连片优势,整合600亩连片鱼塘建设“美丽渔场”,实现鱼塘租金由原来的1700元/亩上升到2750元/亩……
大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沙镇13个行政村的经营性收入取得明显突破,体现了当地推行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同村干部奖励报酬挂钩联结机制的成效。当前,大沙镇正积极探索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划定村集体经济收入基线,将超出基线的资金以一定比例作为村干部绩效发放,让村干部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劲头。
据悉,大沙镇预计2023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11个,其中,100万元以上村7个,200万元以上村3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