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垃圾分类科普+户外劳动者港湾,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开放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期,肇庆市城管局在端州城区天宁南路,打造一个肇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和户外劳动者港湾。该科普馆已在9月1日对外开放使用,填补了城西片区垃圾分类科普馆的空白。

市民在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体验垃圾分类小游戏。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摄

市民在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体验垃圾分类小游戏。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西江日报讯(记者 严炯明 实习生 姚淑 通讯员 陈琳)近期,肇庆市城管局在端州城区天宁南路,打造一个肇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和户外劳动者港湾。该科普馆已在9月1日对外开放使用,填补了城西片区垃圾分类科普馆的空白。

9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天宁南路8号公厕驿站2楼的教育馆内一探究竟。该公厕去年提档升级为我市首批城市驿站,二楼有一定的闲置空间。市分类办考虑到城西片区缺乏垃圾分类宣教阵地,决定在此打造一个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并在7月份开始建设。

记者沿着楼梯来到市垃圾分类科普馆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以图片形式呈现的不同类型生活垃圾,和部分垃圾分类的典范国家情况介绍。

踏入馆内,简洁的室内布置、明亮灯光以及摆放的绿植,都让参观者内心得到放松。科普馆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涵盖了宣传展示区、科普教育区、阅读游戏区等板块。

垃圾分类宣传要浅显易懂,以便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市分类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馆周边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较多,科普教育区很多宣传采用图画及视频形式来,让市民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和垃圾的处理方式、处理流程等。

“垃圾分类肇庆在行动”宣传展示区展现我市为实现垃圾分类颁布的政策法规,以及从党建引领、行动者计划、家庭计划、志愿者计划等方面介绍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一系列活动。

在科普馆内,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莫过于“垃圾分类飞行棋”游戏互动体验区,市民可以在沉浸式的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使垃圾分类理念在轻松欢乐的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

科普馆内还设有户外劳动者港湾,为环卫工人及户外工作者提供一个休憩和遮风挡雨的场所。驿站内设有饮水设备、微波炉、休息室、医药箱、电源插座等,让广大环卫工人及户外工作者有一个“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的温暖舒心的休息处。

市垃圾分类科普馆的开放,更好地加强城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氛围,以及科普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未来,端州区的学校、社区和各个机构单位,都可以组织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覆盖的部门,到科普馆培训、参观,大力发挥其宣教效能,带动“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市民群众更全面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和认识到其重要性。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