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会市石狗镇上新屋村农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成为稻田灌溉用水。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通讯员 杜国智
7月4日,四会市石狗镇上新屋村村民伍伙和妻子坐在门口,仔细清洗着刚从田里采摘回来的花生。“在家门口,再也闻不到臭水沟的味道了!”伍伙高兴地跟记者说道。
以往,上新屋村的生活污水通过门前明渠,排放到村口低洼地带。每逢盛夏,在高温加持下,门前臭水渠和村口水塘就散发出阵阵恶臭,并滋生蚊虫。当地家家户户关紧门窗,夏日里也不敢在门口纳凉。
聚焦群众所愿所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新屋村农村污水改造被列入四会“十四五”工作任务清单中的督办任务之一。然而,改造有其现实痛点。上新屋村常住人口只有80人,投资建设大型污水处理设施不但投入大,后期运维费用也高。“小而优”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工艺正好适合上新屋村这样的住户较少自然村。
据了解,资源化利用站点采用预处理罐工艺,无动力设计,无需用电,通过厌氧沉淀等作用去除有机物、氮和磷,对生活污水实现简单处理,达到农灌标准,出水可排入农田、小果园、草地等,实现资源化利用。
“预处理罐中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3个月以上的厌氧发酵分解,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可作为农用肥料。”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四会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去年11月,施工方进驻上新屋村,为每户村民铺设排污暗管,并在村口建设了预处理罐。工程在去年12月完工,累计投资10余万元,铺设污水管网90米。项目完工后,每天可处理10吨生活污水,完全能满足当地村民需求。村民也正式告别了生活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日子。
当天,记者来到上新屋村的污水预处理罐旁。只见它位于稻田旁,处理好的污水从管道排放到田里作日常灌溉。“农田主人刚开始对处理过的污水用作灌溉还抱有疑问。看到我们出具的相关检测报告后,他消除了疑虑,并欣然接受。”市生态环境局四会分局工作人员说。
资源化利用站点建成后只需定期进行清淤,每年维护费用较为低廉。目前,四会市196个自然村中有116个采用了资源化利用工艺处理农村污水。
记者了解到,上新屋村是我市高位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一个例子。2021年、2022年,我市连续两年完成省下达的年度民生实事任务,推动172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建设工作。全市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19年的不到20%大幅提升至66.85%。我市将继续结合镇村实际,积极探索更多样化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优化完善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全力营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打造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