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会大沙镇陈村换上了靓丽的村牌,吸引路过群众眼球。西江日报记者戴福钿摄
西江日报记者戴福钿通讯员郑舒莉
建筑高度超3米,琉璃瓦“镬耳屋”式顶部设计,拼花红砖墙,主体嵌入详细的村历史文化等介绍……5月31日,记者在四会市大沙镇多个村口,见到一座座美观大方、党性鲜明、富有地方特色的村牌,让人仿若走进了旅游景点。
“根据规划,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将向南延长至大沙,串连成珠,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为助力该线路建设,大沙谋划在前,大力开展沿线村庄美化工程。”大沙镇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盼介绍,去年3月起,该镇正式启动村庄标识牌项目,将以往简单的不锈钢村牌,改造为景点式“门面”。其中,第一期项目包括安平村、富溪村、陈冲村、仁马村等行政村及其自然村。
为实现村牌实用、美观等效果,大沙镇成立专门团队,对设计风格、人文内涵进行深入探讨。“既要符合地方审美标准,又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并融入各村风土习俗,还得与我们同步进行的‘红美行动’相结合,工作相当具有挑战性。”张盼解释。
“红美行动”是大沙镇村庄美化工程的另一个项目,即将各村囤积的废弃红砖,建成“四小园”、小广场、小巷道,以达到资源利用与美化乡村双重效果。
历经数月摸底、设计、讨论,最终,大沙镇决定借鉴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风格,采用广府文化传统建筑“镬耳屋”造型,进行头部设计,主体部分用“红美行动”同款红砖墙、黑瓦装饰,窗框装饰图腾为黄色,与红色的砖墙图案相映成趣。
同时,该村牌还巧妙将各村历史典故、文化底蕴、乡村特色、五个振兴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村庄标识牌中,既展现了村历史文化内涵,又体现出强烈的党性色彩。
在陈冲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郭永亮向记者透露,该村共有19个自然村,由于村牌建设涉及占用村民土地等问题,村干部一度担心项目难以推进,“令我们感动的是,村民对该项目相当认可,主动让出自家土地,好让村有个靓丽的‘门面’。”去年12月,该村率先完成了村牌改造。
据了解,截至目前,大沙镇村庄标识牌项目已完成第一期建设,分别在安平村、富溪村、陈冲村、仁马村等4个行政村,连片建成特色村牌40座。
村牌得到了过往游客以及村民的赞赏,并逐渐成为网红打卡点。“以前村牌就一个不锈钢牌子,上面写上村名,很寒酸,毫无美观可言。”嫁到陈冲村下辖陆铁村的唐艳敏高兴地说,如今,该村的村牌不仅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还有村历史文化介绍。
张盼表示,接下来,该镇将继续推进其他村特色村牌建设,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不断提升“东大门”颜值,推动辖区村庄由“一处美”向“一片美”“全域美”转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