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丰农场养牛育肥示范基地的牛舍。西江日报通讯员 徐槿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徐槿
穿过十万亩“书记田”,走过桐光簕竹大桥,漫步于怀集县冷坑镇桐光村,整洁干净的路面,宽敞整齐的巷道,精致漂亮的农家小院……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冷坑镇桐光村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用心谱写“乡村治理、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三部曲,唱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之歌。
党建引领,奏响乡村治理“前奏曲”
走进桐光村委会,怀集县文明村、怀集县“五星”村级党组织等奖牌奖章映入眼帘。
这些荣誉的获得得益于桐光村坚持党建引领,采取“支部评星晋级、多元联动服务”模式,开展党建共联共建合作,注重“三培三带”,通过支书带头、两委共振、党员发力,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奏响乡村治理“前奏曲”,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桐光村从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选拔人才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对村“两委”干部进行打分定级,着力打造一支充满活力与干劲的基层干部队伍,实现“后进”变“先进”。
“2021年,村委会要换届,村支书动员我参加选举。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党员,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子作贡献,把村子建设得更好。”李依力从2018年退伍回来,如今成了桐光村治保主任。
桐光村还利用村集体资金返聘退休支委担任党建指导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协同“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等力量,主动承担村际山地纠纷、农田水利灌溉、住宅用地等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并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增强群众基层治理主体意识,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盘活土地,奏响农业产业“发展曲”
在桐光村上钱村铭丰农场养牛育肥示范基地里,工人们正在打扫圈舍、搬运草料、给牛喂食……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哞哞叫着,仿佛唱着致富歌。
桐光村以推进撂荒耕地整治为抓手,大力引进泽丰农业、润丰农业、鼎和农牧、翔世瑞等农业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韭菜花种植、生猪养殖、稻虾共作等农业产业,着力打造“一村多品”产业格局。
“村里给了企业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土地流转方面,帮我们做了很多群众工作。”怀集县泽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泽培介绍,目前桐光铭丰农场里养了200多头牛,接下来还将扩大规模养殖1500-2000头牛。
桐光村党总支书记蒋为权表示,桐光村全面摸排闲置土地资源,宣传土地流转政策,从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做起,引导村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同时让村民以土地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经营管理与分红。
截至目前,桐光村全村共流转土地1200亩,土地流转率达到93.75%,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连片土地保障。同时其农业产业辐射带动8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并为10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1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6万元。
生态宜居,奏响美丽乡村“协奏曲”
路修好了,路灯亮了,垃圾堆不见了,花草树木变多了……“村里变得很漂亮,环境干净卫生整洁,越来越好了。”谈及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林银弟脸上洋溢着笑容。
产业兴,更要村庄美。桐光村常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动员群众自觉做好门前卫生、绿化、秩序“三包”,并落实党员分片包段责任制,做好每日巡查、每周检查、每月整治。
在此过程中,桐光村拆除破危旧房、露天茅厕和废弃猪牛栏1200多间,拓宽进村干道2公里并全域安装太阳能路灯,完成长2500米、宽8米的机耕路硬底化建设,配备保洁员9名,设立垃圾清运点23个,实行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市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同时,桐光村沿冷坑河“一河两岸”河堤路段和村内主干道两旁,累计种植木棉花、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等树苗650株,创建“四小园”45处,着力打造村道两旁绿化景观带。
如今的桐光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阳光下,村里花艳草绿,树影婆娑,村民在农业基地里忙碌不断,村里产业日渐兴盛,群众安居乐业,奏响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乐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