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首页 > 新闻 > 广东 > 正文
她是国内首名“生命摆渡人”,在生和死之间搭起希望之桥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高敏,全国首个器官捐赠协调员,同时也是一名有多年志愿服务经验的志愿者。她是无偿献血、献髓、捐献器官遗体等“三献”志愿者, 1997年11月至今共献血423次,志愿服务时长近8万小时,保持着深圳市无偿献血次数最多、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记录,17年来成功协调遗体捐献600多例、多器官捐献800多例。

5月1日,大型情景叙事“志愿广东·做新时代文明人”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节目在广东卫视播出,志愿者高敏在演讲节目《签字》中,深情讲述一个个器官捐献背后的真实故事,向观众传递直击人心的志愿服务力量。

高敏第一次接触器官捐献,源于一个陌生母亲的来电:“她和我说:‘我女儿因为车祸重伤,医生说没有生还的希望了,但她的器官都是好的,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我不想我的女儿白白离去,我想把她的器官留下来救人,求求你,帮帮我。’”

因为一场交通事故,电话那头的母亲失去了她18岁的女儿金省,她想将女儿的器官捐献出去,但接连联系好几家医院无果,于是她拨通了深圳红十字会的电话。当时的高敏正在深圳红十字会做志愿者,正是这通电话,让她找到自己不懈追寻的人生意义。

经过高敏的协调牵线,这位母亲终于联系到武汉同济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完成了女儿器官的捐献。也正因为这次捐献,三位生命垂危的少年、四位眼疾患者的人生获得新的希望,而这也是全国首例自愿无偿的多器官捐献。

一个生命的落幕,却挽救了7个人的生命,这让高敏意识到器官捐献的意义。2007年,她正式成为深圳市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志愿协调员,也是我国第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

自从当了协调员,高敏总是穿一身白T恤,背一个沉甸甸的包,周旋在医院、社区甚至是在病人的家里,为有需要的人打开“生命之门”,续写新的人生故事。她如同一个“活电脑”,清晰记得每一个案例的具体细节。

仡佬族小伙郭光明是高敏接触过的器官捐献者,这也是我国第一例少数民族的多器官捐献。这位25岁青年因一场意外的车祸导致深度昏迷,脑干严重受损离开人世。弥留之际,他的家人决定将郭光明所有可移植的脏器捐献给有需要的人。在高敏的协调下,这位青年的心脏、肝脏、肾脏、眼角膜分别送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为四个危重病人带来重生,让两个双目失明的人重见光明。

高敏也向观众分享了另一位女孩的器官捐献故事。2022年3月,年仅9岁的女孩何璟雯被确诊患有医学罕见的髓母细胞瘤,六个月后璟雯的病情极度恶化,生命危在旦夕。悲伤的双亲忍痛决定将女儿的眼角膜和遗体捐献出来。一纸捐献协议,让璟雯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给更多人带去光明和希望。回忆起这段经历,同为母亲的高敏在节目中潸然泪下,真挚的情绪流露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让高敏对生命价值的延续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她将器官捐献协调员比喻为逝者和生者之间的“生命摆渡人”,期盼有更多人能够关注器官捐献:“当我们生命的长度无法延伸时,就让生命的广度得以拓展,这就是生命的托付。”

来源:广东卫视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