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指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对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具有重要意义。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体城市之一,要深度融合地方特色,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以金融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奋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跃上新水平。
数字普惠金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有助于形成新产业、新模式,赋能传统产业,具有促进乡村金融获取的优势。通过探索和创新数字化与普惠金融融合,构建肇庆“百千万工程”的个性化模式,对于加快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在收入、消费、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具有特殊意义。
肇庆鼎湖苏村与肇庆农商银行“政银”联合,整合各方基础数据资源,打造“智慧门牌”农村普惠金融数字化项目,实现党群服务、网格管理、便民政务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基于这一项目的成效,笔者认为,要紧紧围绕“产业强市、项目为王、园区为母、企业第一”的战略规划,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及地域产业特色情况,将“政银”合作模式,升级到“政银校企协”合作助力“百千万工程”模式。
在政府层面,探索构建大数据平台,协同银行、企业、高校、协会等机构,下沉至辖内各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党建结对工作,建立共建机制,打造大数据链接政府、链接乡村、链接产业的“三个链接”服务模式,实现各类数据的互联互通。
在金融机构层面,一方面,可探索推动金融人才到基层挂职。通过推动金融人才到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挂职,有利于培养掌握国家政策、熟悉地方特色、了解现代经济特征、积极运用金融工具服务“百千万工程”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人才,建立连接金融机构和基层党支部的人才纽带。另一方面,可发挥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支持“百千万工程”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网点、人员优势,满足“三农”主体、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需求。
在地方院校层面,可探索利用相关专业的师资、生源等优势,结合“课程思政”、“三下乡”实践等活动,派出“金融特派员”等下沉到基层一线,打造一支服务“百千万工程”的先锋队,依托政府构建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全方位的乡村服务体系,推动“百千万工程”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在企业层面,可支持企业自主建立数据平台。通过“政银校”数据平台,建立产业链信息平台,为上中下游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清楚记录诸如企业经营活动、信贷活动等信息,以信息互通提升沟通效率。
在行业协会层面,应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通过组织专家学者下沉到乡村传经送宝,通过各会员的“朋友圈”,与“百千万工程”相关产业形成对接,破除“信息壁垒”与“孤岛效应”。
□ 市社科智库专家 广东理工学院 伦肇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