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的肇庆,有着更为迫切的高质量发展需求。肇庆要想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破题解局。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能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结合自身岗位工作,笔者认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数字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可创新的青年人才队伍。
产学研创相结合,协同本地企业、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多方力量,培育一批立足本地的数字创新型人才,充实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要提高信息技术在课程教育中的比重,在日常教学中拓展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并且增设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乡村、关心乡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培养兼具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人才。要让学生加入到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兼具管理、创新、应用的专业团队。要加强对乡村现有实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并对那些有志于返乡或从事信息服务的农村青年集中开展培训,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开展数字化青年创业型人才下乡活动,鼓励各领域的青年创业型人才投身乡村。通过政策激励企业家、医生、教师、建筑师等各行各业的人才下乡发展;通过情感纽带吸引本地人才返乡工作;通过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新业态,吸引创业人员下乡兴业。同时,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镇村干部的数字化治理能力。
为各类人才到农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生活、发展环境。一方面,建立健全科学的乡村人才培养、认定、激励、保障、管理机制,推动“新型职业农民、互联网培训师、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兴职业的认定、培训工作。同时,对于基层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者,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强保障,推动形成完善的人才发展长效体制机制,让人才安心留下来。
□ 市社科智库专家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荀海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