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以网络空间之治谋营商环境之优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近年来,有不少企业在公司发展关键阶段被网上恶意散播的不实信息所困扰,有的被“敲竹杠”,有的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遏制这种不正之风,是很多企业的共同呼声。3月28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指出,国家网信办准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聚焦网上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问题、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治理,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家电销售企业深陷“破产传闻”、著名民营企业家莫名“被投资人训话”、国货运动品牌被传“快倒闭”、地产大亨“被去世”……梳理近几年网上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类虚假不实信息,不难发现它们基本都是“听风就是雨”或“无中生有”的拙劣套路,这些谣言在泥沙俱下的互联网上被各种编排,放大成具有杀伤力的“软刀子”,给企业品牌形象和企业家权益造成极大伤害。为当地经济“造血”的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而民营企业家则代表着创业精神,一个法治社会理应拱卫他们的合法权益。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依法依规及时处置网上涉企业的六大类虚假不实信息”“依法依规处置网上涉企业家的六大类侵权信息”“严厉打击网上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甚至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的“三箭齐发”,旨在回应公众关切,具有极强的问题导向性。网络空间是亿万网友共同的精神家园,同样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落脚。让企业和企业家不再“负重前行”,网络生态治理要有“破题”的姿态。

如何惩治各类不实信息的捏造和传播,相关法律对此是早有说“法”的。具体的整治,才能换来实在的成果。“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计划将从三方面着力开展工作:强化存量信息处置、强化维权工作机制、强化集中督导曝光——这三个“强化”,可谓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譬如,指导网站平台集中开展排查,对于已经被认定为谣言的信息、涉及企业家个人隐私的信息和显性侵权信息要及时处置。全面清理灰色存量,让不存在的谣言被扫进“垃圾箱”,这样的“减法”,必定换来企业发展的“加法”。

以网络空间之治,谋营商环境之优。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掷地有声的讲话,催人奋进、引发热议。基于此,专项行动不仅是网络生态治理的映照,更是以心换心的过程。当企业和企业家能轻松上阵、施展抱负,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予以同频共振的奔赴。

  姜先杰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