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创新“省、快、活、准、治”工作模式 河道清淤的“四会经验”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阳春三月,四会市水务清淤工作站奏响了春耕的序曲。近日,在四会市龙甫镇龙头坑河道,清淤挖掘机正铆足马力,挥动巨臂,所到之处,河道内杂草和淤泥被清除,春耕的河水奔向广袤的田野,畅通无阻。

四会迳口镇大洼村的下寮河迎头段,原来杂草丛生,淤塞严重。受访单位供图

今年2月中旬,经过清淤后,如今水流畅通无阻,为农业及时灌溉作出了贡献。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通讯员 邵雪云

阳春三月,四会市水务清淤工作站奏响了春耕的序曲。近日,在四会市龙甫镇龙头坑河道,清淤挖掘机正铆足马力,挥动巨臂,所到之处,河道内杂草和淤泥被清除,春耕的河水奔向广袤的田野,畅通无阻。

“自从成立了清淤站,辖区河道的‘肠梗塞’变成了‘通顺快’。”四会市水务清淤工作站负责人林广斌告诉记者,在河道“通顺快”的背后,是四会市水利局以绿色发展为工作要义,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农村清淤工作模式,总结出的河道清淤“四会经验”,获得了省水利厅的表扬和推广,还成为周边县(市、区)学习的榜样。

四会辖区水网密布、水利工程种类繁多。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各种原因,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有人用、没人管”的现象,日积月累,导致水利设施淤积问题严重,甚至出现旱时水灌不进、涝时水排不出的情况,农业生产、人居环境等受到极大影响。

为治理河湖水系淤积堵塞问题,打造人民宜居向往的美丽河湖生态,2017年,四会成立了水务清淤工作站(以下简称“清淤站”),由财政拨款,购进一批挖掘机、浮箱、运输车、作业船等,全面负责辖区河道、溪流、排灌渠道的清淤整治工作,实现“有人管”“有钱管”。

经过6年多的实践,四会水利部门总结出了“五字诀”,即“省、快、活、准、治”,快速有效地推进河段清淤,做法获得省水利厅的表扬和推广。

“我们先在‘省’上下功夫。”四会水利局副局长张浩提到,自清淤站成立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2606.38万元。其中清淤运作经费约1771.6万元,多年综合清淤单价约2.36万元/公里,清淤费用比采用招投标方式开展河道清淤整治工作,大幅节省了财政资金。

“其次是‘快’。”张浩介绍,按照工作流程,从提出申请到进场施工最快只需2天。如果采取工程建设程序实施清淤工程,须经过设计、立项、选定施工单位等程序,则要3至4个月才能动工建设,大大提高了清淤工作速度。

再者是“活”。清淤站是四会市水利局的下属机构,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站内人员、机械设备和工作时间进行灵活安排,工作方式机动灵活、可操作性强、工作效率高,不但有效解决水利设施淤塞问题,还可以在抗洪抢险、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准”,即从接到清淤申请到开始工作,清淤站积极与渠道所属村委会、镇街协调沟通,精确定位淤积渠道,确保准时完成清淤工作,解决原本清淤工作存在的“定点难”“进度慢”等问题。

此外,在清淤工作中,清淤站开创了新型清淤治理流程,同时多管齐下,联动排渠所属地部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理理念,推进四会市河道管护工作常态化。

四会市水务清淤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先后对辖区723条排灌渠道进行全面清淤疏浚,清淤总长度1134.47公里,清障面积941.34万平方米,清运淤泥744.40万立方米,基本实现四会辖区清淤工作全覆盖,河道、溪流、排灌渠等水体的水质、生态环境、坡岸规整度、防洪排涝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