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努力把短板转化为潜力板 ——封开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封开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按照省、市“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和“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把工业做大、农业做强、城乡做旺,努力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力争今年GDP完成185亿元,2025年达到210亿元,五年后达到260亿元,十年后突破400亿元。

封开县莲都镇“十里画廊”。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封开县智诚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的杏花鸡现代化养殖工厂。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摄

绿水青山中的杏花鸡产业园。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封开县渔涝镇千亩水稻辣椒种植轮作基地。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摄

封开县南丰镇侯村村的鱼塘光伏发电项目。西江日报通讯员 黄瑛居 摄

西江封开段美景如画。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举措。

今年以来,封开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按照省、市“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和“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把工业做大、农业做强、城乡做旺,努力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力争今年GDP完成185亿元,2025年达到210亿元,五年后达到260亿元,十年后突破400亿元。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黄瑛居

“三个强化”推动工作见成效

今年3月9日,封开县高规格召开了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百千万工程”动员大会,提出要举全县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对全县建设农业强县和推进“百千万工程”进行动员部署,在新起点上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省、市先后高规格召开“百千万工程”大会后,封开县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效指挥体系;强化统筹谋划,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强化摸底调研,分类指导镇村发展”的“三个强化”措施,凝聚出“百千万工程”的工作合力,纲举目张地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封开落地见效。

该县先后召开县委全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常委会会议,对全县实施“百千万工程”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强化对“百千万工程”的统筹协调、政策制定、督促落实。并从全县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指挥部办公室,实行实体化运作,做好统筹谋划、政策研究、上传下达、督促指导、考核评估等工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定《关于建立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县领导同志定点联系机制的工作方案》,在县领导同志挂点联系镇(街)的基础上,明确挂点联系一条重点示范村,推动力量下沉至一线。

欲破坚冰,政策先行。为强化统筹谋划,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封开县举办了“封开星乡贤·同心新时代”兴业大会,邀请来自省内外的60多名乡贤欢聚一堂,广泛听取对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意见建议。建立“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聘请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知名院校、行业协会及权威媒体单位10位资深专家作为首批专家入库,为封开县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牵头制定封开县“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指导起草《实施意见》,聚焦“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23年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组织领导等进行了细化和部署。

“三镇连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乡镇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南丰镇、金装镇、长安镇位于封开县的北部,三镇相连形成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三镇连片发展不仅仅打破了行政区划概念,而且还是一种帮扶模式的创新,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先行先试的探索体验。

从前年开始,在省市县的大力推动下,封开县北部三镇成为全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中唯一连片推动乡村振兴的地区。2022年4月,三镇共同制定了《封开县北部三镇连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借助驻镇帮镇扶村的契机,整合优势资源,切实推进三镇的乡村振兴,推动三镇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创新开展三镇连片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封开县乃至肇庆市、广东省的一个新的探索。”封开县相关人员表示,按照《封开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以南丰镇为核心辐射带动金装镇、长安镇建设县域副中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借助驻镇帮镇扶村的契机,三镇既有合作谋划推进的10万亩水稻、2亿元年产值的肉牛养殖项目,也有各自占据产业链一环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

如,驻南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争取到企业支持成立了养牛基金,农民养殖肉牛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驻南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引进的“渔光互补”项目,塘里养鱼、塘面光伏发电,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既然能为村民增加租金收入,还能给村集体带来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帮扶组团单位华电集团广东分公司正在南丰、金装和长安三镇乃至周边镇及封开县积极推进屋顶光伏、坑塘水面光伏、“农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等光伏项目建设。

据介绍,封开县立足镇街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牵头组织县统计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对镇街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梳理了镇街的发展定位、方向,确保更好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

目前,已收集形成了全县16个镇街的镇域分类初分表,按照“创先、进位、削薄”的目标和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普通镇等5个分类,重点打造“一带一园”(北部三镇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带和长岗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其余乡镇因地制宜探索独具自身特色的强镇之路,形成示范带动、分类施策、分批推进的良好态势。同时,举办镇街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擂台暨项目大比拼竞演活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集中精力谋项目、抢资源、促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形成比学赶超、赛龙夺锦之势。

培育壮大“一鸡一猪三棵树”

杏花鸡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广东千年名鸡,更是封开县的一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

为了做大做强杏花鸡产业,助推农业强县建设和“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该县前不久正式发布启动了《封开杏花鸡产业发展奖补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单户最高可获发展奖补资金超过184万元。据悉,这也是全省首个支持杏花鸡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其中的综合保险保障项目更是为杏花鸡的产业发展度身定做地进行全方位保障措施。

按照方案要求,奖补对象既涵盖了规模化现代化养殖企业,也覆盖到了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既支持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也扶持品牌营销推广。整体架构分为:三奖补(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养殖规模化、品牌营销三大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给予奖补);二支持(支持封开杏花鸡产业发展贷款及贴息,强化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等金融服务支持);五保障(保险公司对杏花鸡产业发展的“生产养殖、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品牌保护、正品保障”5个方面提供保险保障,为封开杏花鸡的“产、供、销、品、质、权”等提供完善的产业发展保障)。

近年来,封开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挖掘封开杏花鸡及其产品的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围绕杏花鸡开展了“12221”市场体系建设,在推动封开杏花鸡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不断提升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杏花鸡的品牌价值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影响力遍及粤港澳大湾区。

接下来,封开将以杏花鸡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为契机,以封开杏花鸡品牌打造与营销、预制菜研发等为抓手,持续擦亮封开杏花鸡“金字招牌”,切实推进封开杏花鸡产业质效双升。

岭南春来早。进入3月份以来,封开县全县上下掀起了一股植树造林的热潮,金装镇望高村中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在一个月内就陆续种上了2000多株紫花风铃木。

“从去年开始,驻镇工作队在金装镇创新开展了‘一村千树’产业项目,不仅解决了边角地、废弃地、拆违地等‘六块地’的整治和利用问题,每年还能为村民带来30元/棵的收益,为村集体带来40元/棵的收益。”驻镇工作队相关人员介绍,按照计划,目前“一村千树”已经在金装镇普及开来,正在向邻近的南丰镇和长安镇幅射,目前这里就成为一个文旅融合的新晋网红打卡点,未来这里还将成为两广交界地区的苗木集散点。

“坚持城乡融合、富民兴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百千万工程’对我们的要求。”封开县相关人员表示,如,培育壮大“一鸡一猪三棵树”(杏花鸡、生猪、麒麟李、油栗、南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倍增工程,谋划实施粤桂食品产业园、现代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及三产融合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推动现有23个“一村一品”省级专业村和3个专业镇提质增效。因地制宜、连片连线梯次创建一批A级乡村旅游景区、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

一直以来,封开县坚持分类施策、示范引领,致力于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专业镇,并通过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立足各镇(街)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因地制宜抓好专业镇特色镇建设。加强镇街与县直部门的横纵资源配置统分,在长岗、杏花、金装三镇集中打造百亿建材产业专业镇、杏花鸡产业专业镇、生猪产业专业镇,依托特色镇专业镇点面辐射效应,全力形成镇域经济新增长点。

粤桂合作工农文旅融合发展

封开县和广西苍梧县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人情相亲,尤其是最近几年两地交流日益频繁,在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联系更加密切。如何在各领域共建共创、共治共助、共赢共享,形成更大合力,共促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成为两地党委政府的发力点。

今年正月初七,封开县江口街道台洞村的吕老伯独自外出,直到傍晚都没有回来,家人迅速把情况报告给了村委会。考虑到吕老伯患有老年痴呆症,加上天气寒冷又即将入夜,台洞村党支部书记孔德忠立即向街道领导汇报,之后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与家属一起四处搜寻。

江口街道党工委一方面迅速请求公安协助,动员辖区各村居查找;另一方面启动了粤桂两江六镇(街)联建互助机制,向周边镇(街)发出协助搜寻老人的请求。终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很快就找到了走失的吕老伯并将其安全送回家中。

“小小一则寻人请求,竟让粤桂邻近的两地迅速反应,牵扯着六个镇(街)广大党员干部的心,放在数年前想都不敢想。”江口街道相关人员表示。

在两地党建的基础上,封开县从区域联防联治着手,进一步开展矛盾调解、治安管理、群众活动等方面的合作,有效解决了交界镇(街)、村(社区)间协调难、治理难、融合难等问题,变交界盲区“三不管”为“大家管,把你我的事情变为“我们的事情”。

近年来,肇梧携手,合作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成效亮点纷呈。目前粤桂两江六镇(街)已经多次联合举办了“龙眼采摘节”“农民丰收节”“共植六堡茶”“东融西联大讲堂”“党史学习教育”“签订跨区域协作机制”等系列共建共融活动。

今年1月14日,封开县江口街道和广西梧州市万秀区城东镇联合举办了首届工农运动会,两地的职工和农民齐聚一堂,现场“吃、游、娱、学”聚集,全程欢声笑语不断,吸引了数千名两广游客和村民参会。

3月8日,粤桂合作(封开)乡村振兴成果展暨粤桂农文旅共建高质量发展大会拉开了序幕。开幕式上,“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正式揭牌成立,这将为封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服务、理论支持。据悉,智库专家将总结乡村振兴经验,开展系列深调研,发布研究报告,助力封开县乡村振兴及粤桂合作高质量发展。

目前,封开县正以党建为引领,按照“百千万工程”要求,不断加强粤桂两江六镇(街)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交流合作,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区域发展活力,借助“封开—苍梧”“封开—万秀”两条交界县(区)优势,融合粤桂两江六镇(街)各自的地域特色,高质量打造“粤桂一家亲·省际睦邻廊道”连片优质旅游示范带。

同时,封开县还筹划合作建设两广农产品展销中心,充分利用粤桂两江六镇(街)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因地制宜打造采摘、品尝、研学、耕种、康养等区域休闲农业体验项目,助力粤桂两地工农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