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森”态福利也是健康福祉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3月21日是第11个“国际森林日”,主题是“森林与健康”,口号是“健康森林促进人类健康”。恰逢春分时节,“绿”的意义更为凸显。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真想让城市成为森林中的小木屋。”无须刻意强调,仅凭日常生活经验,“地球之肺”对人类健康的意义也不难体悟——走在青山绿野之间,目之所及均是苍翠,所有的喧嚣似乎骤然远去,令人心情舒畅。从古至今,森林对我们来说,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森林不仅承载着“诗意栖居”的向往,它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空间”,具有涵养水土、改善气候、提供食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而且也有不少证据表明,在森林内活动可以减轻压力、降低血压、减缓心脏病发作风险等。去年3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或许更为直接地呈现了这种联系——研究表明,森林与人类健康之间存在五类潜在相互作用,分别是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环境暴露、食物和营养、物理危害和传染病。

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唯有“健康的森林”才能持续促进和守护人类健康。10多年前,国际上提出“森林健康”概念,强调的正是森林保持自身良好存在和更新并发挥必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状态和能力。然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全球每年损失大约1000万公顷的森林。尽管很多地区都在采取保护措施,但在全球范围内,“森林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到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从修订《森林法》到全面推行林长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履铿锵,“绿色版图”不断拓展——经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34.65亿亩,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居世界首位。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布“双碳”目标,并不断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固碳和碳汇能力,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决心。

在南粤大地,向绿而兴的画卷也在徐徐展开,森林城市品质提升不断推进。目前,全省已实现地级以上市森林城市建设全覆盖,已有14个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6个市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县城。到2025年,广东还将建成100个以上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推窗见绿、抬头即美”的绿美广东图景,正在从理想变为现实,家门口的“森”态福利可触可享越发可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拒绝过度包装、践行无纸化办公、少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资源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唯有“森森不息”,方能美好不止。

□  钟  颐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