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封开县江口街道国合六角林场的转型之路 告别“砍树经济” 迎来文旅新生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如今,国合六角林场迎来了新的“身份”,蜕变成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继续以更开放包容、多姿多彩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封开县成功将老旧林场“活化”,走出了一条国有林场改革转型的特色发展之路。

封开县江口街道国合六角林场转型为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从一片荒芜发展成绿树成荫的林场,封开县江口街道国合六角林场(原封川国合六角林场)已走过60多年,默默守护着一方生态。如今,国合六角林场迎来了新的“身份”,蜕变成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继续以更开放包容、多姿多彩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封开县成功将老旧林场“活化”,走出了一条国有林场改革转型的特色发展之路。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通讯员 郑素怡

1

走访 林场变景区吸睛又吸金

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位于封开县江口街道扶来村,距离广佛肇高速封开西出口约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沿着扶来村蜿蜒的水泥路一路前行,或穿越竹林,或翻山越岭,道路平坦开阔,大约10分钟车程,就看到了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牌坊。

进入六角泉,用沥青铺设的彩虹道,从景区入口延伸至景区深处。在景区服务中心一带,昔日的林场干部宿舍被改造成了森林民宿,民宿配以木制装修,古朴又典雅。“我们的民宿为两房一厅,价格实惠,风格独特,深受市民游客的喜欢。”六角泉工作人员张泽国告诉记者,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民宿订房基本爆满,游客多来自广西梧州和珠三角地区。

“听说封开新增旅游景点,我们骑车过来‘尝鲜’。”正在六角泉标志石碑前拍照的一群骑行者告诉记者,她们从梧州一路骑行到六角泉,被六角泉的自然生态和景区美景深深吸引,这里不仅可以徒步,还可以骑行,还有民宿、餐饮和很多可游玩的设施,“像发现了‘宝藏’,距离不远,以后会经常过来游玩。”

张泽国高兴地告诉记者,仅今年春节假期8天时间,景区迎来1万多名游客,成为封开县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据统计,林场自改造成景区,并于2022年国庆期间正式开放至今,已吸引近20万人次游客前来游玩。

2

破局

政府主导招才引智兴文旅

六角泉在改造前,为占地面积约2万多亩的国有林场。20世纪90年代末,林场因效益不佳,经营举步维艰,面临无人管理的窘境。这也是众多国有林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如何破局盘活,让林场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封开县打破固有发展模式,留住并用好绿水青山。

“原有的林场以种植、伐木、加工为盈利的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林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非常适合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基地。”江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韦尚向记者介绍道,2020年江口街道响应封开县打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旅游强县的号召,乘着贺江碧道画廊景区建设东风,着手对国合六角林场重新规划,打造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

在改造的过程中,因林场工作人员不足,且年龄较大、思路难跟上,为此,江口街道以党建引领统筹政府各项政策资金,并选派高素质人才进驻林场主导六角泉规划和建设,带领林场职工,探索转变林场自主经营管理的思路,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倾力打造成集森林康养、森林研学、自然教育、森林运动、森林体验、休闲娱乐等旅游元素于一体的游乐康养基地。

根据《封开县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六角泉将规划呈现“一带一心五片区”的特点,共分为入口服务区、康养体验区、森林运动区、森林医学区和林下南药培育区五个功能区。目前,已初步建成森林广场、研学长廊、森林营地、山泉泳池、南药溪谷、星空民宿等主要景点。此外,当地还正在筹划开发文旅内涵丰富,适合年轻人团建活动的研学课程。

3

前景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

六角泉属于贺江碧道画廊景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其集游玩、住宿、饮食、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定位,是对贺江碧道画廊景区的一个有效补充。六角泉的成功转型,也被作为扎实推进文旅名城建设成效之一,写入了肇庆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扶来村依江临岸,旅游资源丰富。记者看到,仅在江口街道扶来村,就已形成了房车露营基地、水上娱乐项目、游船码头等项目,在六角泉的带动下,利用村内废旧建筑物开发而成的新年咀帐篷民宿项目也逐步建成开业。在江口街道台洞村,花塘基地、台洞湿地公园、励志碧道公园、励志新村党建公园等逐一呈现,再往前,一路可至大洲镇两广源流博物馆、风水间特色民宿等景点,分布众多、疏密有致,美丽的碧道画廊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不断前来。

“如何将单一的旅游资源变得更立体,六角泉的诞生,很好地诠释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丰富了旅游产业的新业态。”韦尚告诉记者,六角泉填补了封开县森林康养的空白。下一步,封开县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形成新的协同产业链,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服务业、商业、农业等多元发展,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