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会市下茆镇正在建设的渔光互补项目。 西江日报记者 李考考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近日,在四会市下茆工业区南侧的200MW光伏项目所在地,一根根笔直水泥柱整齐嵌入鱼塘,一块块光伏板向阳蓄势,一旁的升压站建设进入收尾阶段,为不久后光伏并网发电夯实基础。这里把塘上猪换成光伏板,昔日臭鱼塘变成“绿色碗”,绿色经济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然而,此前这里的鱼塘却是臭气熏人。“水质富氧化十分严重。”下茆镇农业办主任李海滨介绍,下茆镇农户主要养殖四大家鱼,经济效益低,因而此前多采用“塘下养鱼塘上养猪”模式增收,导致水质、土壤、空气等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面对发展难题,下茆镇近两年瞅准“双碳”目标、绿色新能源风口等,先后引进计划总投资额超20亿元的2个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四会下茆光伏项目也成为我市重点能源项目之一,并列入2023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确定发展思路后,下茆镇结合本地情况,通过流转大片鱼塘,集约利用土地发展渔光互补项目,推行“塘上发电塘下养殖”模式,计划借项目产生绿色低碳能源,同时规划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且效益更高的渔业产业。
“2个项目共计8000多亩,占下茆镇鱼塘面积近七成,几乎把能用的鱼塘都用起来了!”李海滨告诉记者,鱼塘经流转统一管理后,原来“塘基养猪”散、乱、污染大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还可使村民获得租金1800元/亩鱼塘的年固定收益,给当地发展带来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当前,下茆镇300MW光伏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200MW光伏项目则有90MW完成打桩、约70MW完成主架和组件安装,现场每天近200人进行大面积施工,加紧推进项目建设中。200MW项目负责人董岳岭介绍,项目计划在4月投用首期50MW光伏。2个项目预计今年10月全部建成投用,全面并网发电后,总计将为本地实现年发电量5.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7.34万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