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交警和民警共同参与交通安全宣传。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孔诗琪
高效联动警力资源,逐一打破警务壁垒,是当下探索社会多元共治,实现“一警多能”的关键一环。去年6月以来,为着力破解基层派出所“人少难办事、事大人难办”的警力统筹困局,封开县公安局推进实行“交森派”合署办公,警务片区合成作战,打造了基层警力相互赋能、主动融合的基层警务新生态。
“疏导交通不再只是交警的事情,现在有了派出所民警加入,路面交通的畅通率更高了。”今年春节前夕,返乡过年的莫先生驾驶小车经过国道封开路段时,见到派出所民警和交警共同在路面执勤,保障道路畅通,不禁点赞连连。而派出所履行交通警察职责,提升辖区道路交通管理力度,是封开持续推动“交森派”合署办公的生动实例。
据了解,封开县公安局根据地理位置、警情分布以及警力配置等因素,推进全县17个公安派出所、4个森林派出所和10个辖区交警中队进行合署办公。如此一来,道路交通、巡逻勤务与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矛盾纠纷排查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了有机结合。
“以前单独行动,现在联动办公,使辖区见警率和管事率质效得到了双提升,群众骑乘摩托车出行的头盔佩戴率明显提高了,无牌无证车辆上路的现象也减少了。”“不仅仅‘蓝帽子’参与‘白帽子’的交通整治工作,春节前夕返乡群众多,辖区治安情况复杂,‘白帽子’也参与到出租屋、加油站、旅业、大排档等重点场所的治安清查中来。”封开县公安局白垢派出所所长吴东海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真正实现治安、交通、森林等基层警力相互赋能、相互授权、主动融合,做到治安民警参与交通执法,封开公安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工作部署,在相关平台为17个派出所开通交通业务权限,派出所民警也具有交通违法处理权。不止于此,交警、森林警察也参与到日常治安巡防工作,最大限度将警力投向路面,提升基层整体防控水平。
相互赋能通力合作,在封开县公安局大洲派出所所长陈育涛看来,是警务工作由各自为战到优势互补的转变。大洲派出所是省际廊道和“全域旅游”主景区的辖区所,路弯道窄,货车出入频繁,一度成为困扰景区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大洲派出所增设交警中队后,经过交通违法查处、交通事故处理等业务培训,派出所民警职责也从最初的交通疏导层面,转向交通源头治理,业务方向不断纵深推进。”陈育涛介绍,即使在今年春节车流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增多两倍的情况下,大洲镇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同比下降了30%,交通违法同比下降60%,呈现双下降。
据了解,通过融合与赋能,“交森派”合署办公打破了以往一个交警中队、5个民警管5个镇交通的“管治无力”困境,基本实现了每个派出所拥有一个交警中队。增设的交警在实战上实现了派出所辖区交通管理警力的“内涵式增长”。如今,该县每个镇的交通管理警力比改革前增厚10倍以上。
据统计,自“交森派”模式实施以来,封开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同比上升21.21%。一般事故数同比下降23.53%,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同比下降43.64%。
如今,在“交森派合一”的勤务工作机制下,“一警多能”“一警多用”,警力资源相互融合,警务效率快速提升的变化正在封开持续上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