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通讯员 漆明明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2年以来,市科技局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谋划新思路、落实新举措,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党的二十大以后,要答好新的“时代考卷”,市科技局将如何做?肇庆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梁戈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梁戈飞认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市科技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结合我市科技工作,努力为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以学习贯彻的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是市科技局未来工作的题中之义。”梁戈飞说。
聚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落实财税政策、加强技术供给、完善孵化体系、强化金融服务、保障人才需求,推动更多规上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一批规上高新技术企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使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聚力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推动高新园区提质增效。推动肇庆高新区、西江高新区、金利高新区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创平台、产业项目,加快形成“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产业化”的创新协作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构建省级高新区与大型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聚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优化创新平台发展建设。引导我市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领域优势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建创新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西江实验室形成更多科研成果、风华国重通过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优化。推动华为(肇庆)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省科学院肇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落地运营。探索政校企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构建高水平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
聚力重点领域核心攻关,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水平。对接实施省、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项目,支持科技企业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强度。深入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驻镇帮镇扶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聚力产业需求招才引智,构筑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地。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大技能人才教育,健全完善学科专业建设,促进人才链支撑产业链。
聚力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能。优化完善“十四五”新阶段科技政策体系,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孵化体系建设,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梁戈飞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机遇,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大湾区创新产业重要承载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肇庆加快实现“两个定位”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