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会市嘉宏广场城市综合体投入运营,人民广场周边商圈日渐成熟。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四会实现“镇镇通高速”,现代交通体系逐渐完善。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花农在布置新春兰花展厅。 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红色教育基地。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四会市黄田镇秋高稻黄的美丽风光。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商业大道西、马房特大桥陆续建成通车,内畅外联路网进一步织密;多条旅游线成功入选全国、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四会兰花、沙糖桔相继登上纽约时代广场“世界第一屏”,特色农业产业日益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四会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建设的历史机遇,聚焦大湾区产业资源溢出,加强面向广深港澳等湾区核心城市的招商引资,大力推动四会—肇庆高新区组团发展,加强与佛山三水区的联动发展,加快“融珠入湾”,积极参与广州都市圈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文/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特约记者 黎洪锋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四会市坚持推进城区“拥江”发展和“向东”发展,深入开展创文常态化管理,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善优化城乡水利管网,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大沙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改革,着力建设高品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新型城区范例。
同时,四会持续巩固提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以贞山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四会市获2021—2022年度最具民宿投资潜力区县奖;“古邑丰收喜悦之旅”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古韵寻踪·生态休闲”之旅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威整镇入选省级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桔子景区创建国家级3A级景区等等。
在乡村振兴方面,四会积极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沙糖桔、兰花、渔业等特色优质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全力推动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今年上半年,四会启动四会兰花“12221”市场体系建设系列活动,打造“中国父兰之乡”,打响四会兰花品牌,花农反季节销花取得良好效果。记者了解到,年底即将迎来春节花市旺季,不少花农正为兰花上市忙碌筹备,并表示十分期待四会兰花名气扩大后的新年销售情况。
四会还积极建设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沙糖桔产业园提质增效,累计带动农户2380户,沙糖桔产业园综合产值达18.8亿元。此外,四会大力推进特色优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四会市下茆镇马陂村(沙糖桔)、威整镇大洲村(粉葛)入选2022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名单,广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另一方面,四会持续加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效串联古村、古造纸作坊等乡村旅游资源,加快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其中,桔子景区生态圈、江谷湾里水乡农业观光示范带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打造出“农文旅”融合、富民兴村的“产业廊道”,沿线镇村基本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新格局。
此外,四会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全域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并持续推动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累计创建“四小园”5335个、建成卫生公厕522座。在此期间,还有不少乡镇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式方法。如大沙镇善用废弃红砖开展“红美行动”,既有效重复利用闲置资源,又促进乡村美,更美得有特色。
四会还大力实施“书记项目”,有序推进下茆、江谷等美丽圩镇风貌提升建设;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部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水平;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在省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成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如今,行走在四会乡间,村子美、道路净,四会乡村面貌美丽宜人,令人沉醉。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现代化岭南古邑文化新城
县域发展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
接下来,四会市将坚持强县促镇带村,加快建设肇庆市域副中心城市,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好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着力推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肇庆市域副中心城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县。
一要深入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县域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城区“拥江”、“向东”发展,推动四会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省道263、260线改建工程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大湾区产城融合制造新城,提升辐射肇庆周边县区的能力。同时,不断健全政策保障、市内帮扶协作机制,完善差异化考评机制,推动各镇街打好特色牌、协作牌。如东城街道要持续壮大以玉器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当好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贞山街道要积极打造岭南文化康养旅游度假胜地;大沙镇中心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等。
二要加快推进大沙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围绕“七大提升”行动,聚焦扩权强镇,建大建强大沙镇中心镇。大力实施产业强镇工程,全力抓好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打造镇域特色产业体系,重点抓好龙沙大道、广沙大道延长线(跨绥江特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四会港等码头整体打造枢纽港,助力四会当好肇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坚持规划先行,以城市标准推动镇域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科学构建居住、工业、商业、交通、生态等功能空间布局,建立完善各类功能服务体系,全面打响“大沙渔”品牌,大力抓好湿地公园建设,奋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将大沙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百强镇。
三要不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扎实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促进水电气路网等一体化布局和共建共享,打造镇级便捷生活圈,着力把乡镇打造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充分发挥书记项目“强镇带村”作用,大力实施小城镇品质提升工程和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推动形成形态各异、风貌独特的美丽圩镇发展格局。西北板块各镇要聚焦提升生态保障和绿色发展能力,坚持面上全面保护、点上高效开发,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主导产业,建大建强江谷、地豆等中心镇,建专建精黄田沙糖桔、石狗兰花等专业镇特色镇,打造沿绥江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北部生态农旅体验片。同时,加强与市外专业镇联动发展,促进跨区域合作,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专业镇产业有序转移和优质资源要素外溢。
四要持续增强乡村发展动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全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更多富民兴村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推动沙糖桔产业园提质增效,高标准抓好特色花卉、肉鹅、高值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创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红美行动”为示范引领,以美学思维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加快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健全人才下乡返乡留乡工作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四会还将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充分挖掘和活化利用六祖禅宗、古法造纸、玉雕等文化元素,助力肇庆市申报国家级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广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动体育中心二期基础建设,促进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同发展,加强四会柔道品牌建设,打造“柔道之乡”。抓好现有景区旅游业态更新提质,大力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全力打造大湾区1小时休闲旅游目的地,并充分运用“古邑”和“玉器”两大特色元素,打造绥江玉文化游径、岭南原乡游径、古邑绥江碧道画廊游等精品旅游路线,多方位打造更多网红打卡点。
此外,加快推进欢乐世界游乐场项目、橘子里夜经济街市等项目,持续推进创A评星工作,激发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大力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每年建设2家以上优质民宿企业,打造精品高端民宿群。文化旅游多方发力,积极打造现代化岭南古邑文化新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