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四会市迳口镇 绿色养殖蹚出持续发展之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四会市迳口镇与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接壤。近年来,迳口镇立足本地优质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处理等工程,引进绿色养殖项目,带动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养殖与绿色技术、生态保护同步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提质增产、农民增收致富。

◎四会市迳口镇大力发展绿色养殖。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四会市迳口镇与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接壤。近年来,迳口镇立足本地优质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处理等工程,引进绿色养殖项目,带动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养殖与绿色技术、生态保护同步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提质增产、农民增收致富。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莫介炎

1

引进养殖项目,推广绿色循环技术

近年来,迳口镇发挥辖区优势,引进有资质的养殖公司,探索绿色循环技术,以加快构建生态养殖长效发展机制。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迳口镇冠山村的盛科农业龟鳖养殖场,十余个室外养殖塘上,龟鳖正慵懒地爬到岸上晒甲。池塘之间连接着一条条管网,周边的空地上,还种有多种果树以及中草药等绿植,一派生态怡然的景象。

据了解,盛科农业龟鳖养殖场是一家致力探索绿色、生态、健康的养殖之路的农场,于2017年落地迳口镇,进行龟鳖类亲本培育、种蛋孵化、种苗培育、外塘生态养殖等一体化养殖。

“为实现绿色环保发展目标,我们不断在养殖技术以及尾水处理等方面展开尝试。”盛科农业龟鳖养殖场负责人邱倩婷介绍,龟鳖养殖尤其是室温养殖会产生大量排泄物,且剩余的饵料亦会在池塘内腐烂,致使水体富营养化。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富含氮、磷等元素,若直接排至沟渠、河道,将严重影响周边水域水质。

为带动生态保护与养殖经济同步发展,在四会市以及迳口镇的支持下,盛科农业龟鳖养殖场斥资引进了一套绿色循环系统,通过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养殖用水循环使用与环境保护目的。

“有了该套系统,我们就能定期对池塘的水进行处理。”邱倩婷自豪地说,引进绿色循环系统后,该养殖场的养殖尾水会先通过管网进入沉淀池,待泥水分离、去除固体悬浮物等后,进入尾水处理池,经绿植、益微菌等处理,水便可抽回塘里循环利用了。

除了引进绿色循环系统外,盛科农业龟鳖养殖场还有效利用场地优势,实行“塘下养龟,塘上种植”的模式,在池塘边种上木瓜、无花果以及中草药,供龟鳖食用,以调节其肠胃等。

在绿色生态技术支撑下,盛科农业龟鳖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为提升,年生产龟鳖400多吨,产值约2000万元。凭借着现代化绿色养殖技术,该养殖场先后获评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生态农场,成为四会科普示范地以及多所学校和机构的研学基地。

2

整合零散养殖户,打造综合示范性项目

为打造集聚度高、规模大、各具特色的优势养殖集群,迳口镇在大力引进养殖项目的同时,还积极盘活辖区零散养殖塘,发展绿色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位于三丫口的美丽渔场便是其中之一。

在美丽渔场现场,记者见到工人们正在鱼塘里捕鱼。其中一片鱼塘上,遍布了用浮板种植的水稻。由于正值收割期,颗粒饱满的稻穗金灿灿,其间,不时有鱼儿一跃而上,令鱼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据悉,2022年初,依托《广东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四会市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项目实施方案》,迳口镇在原有渔业养殖基础上,全面盘活了三丫口近1100亩土地,打造四会市示范性美丽渔场。

美丽渔场经营主体之一、肇庆广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立强告诉记者,鱼稻共生项目是美丽渔场的绿色种养方式之一,主要通过“水下养殖、水上种稻,一水两用,一塘双收”的新模式,试点推广鱼稻种养,以助力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

“鱼稻共生实现了种养殖的生态循环发展,是绿色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有效尝试。”谈及鱼稻共生的好处,李立强娓娓道来。他透露,水稻可为鱼类提供丰富的稻花和有机物质等食物,让鱼儿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而鱼儿又可以吃掉稻田里的虫子和杂草,产出的鱼粪还能作为稻谷生长的肥料。“目前,鱼稻共生项目共试点10亩鱼塘,明年春耕将扩展到30亩。”

记者了解到,除了鱼稻共生项目,美丽渔场还将打造智慧渔业系统、死鱼资源化利用处理点、智检小站、科普展示长廊等,以实现鱼塘多样化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死鱼处理成种植肥料等。全面建成后,将是集水产养殖、科普、旅游为一体的示范性渔场。

3

提升养殖标准,打造绿色发展示范镇

据了解,为探索养殖经济与生态保护双赢之道,近年来,迳口镇通过提升养殖准入标准,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以及面向养殖主举办技术培训等方式,全面推动传统养殖业转型,全力打造四会市绿色发展示范镇。

“2017年以来,我们相继清退了341户设备落后、污染大、养殖条件差、规模小的生猪等畜禽养殖场,合计面积11.9万平方米,为辖区养殖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迳口镇副镇长乡志伟介绍,与此同时,该镇还依托地方水资源充足等优势,鼓励养殖户改养“四大家鱼”、罗氏虾、龟鳖等污染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产品。

同时,该镇还制定了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要求养殖户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推动形成绿色、高效、规模化养殖新格局。历经多年探索发展,如今,迳口镇已发展规模养殖场110多个,池塘养殖面积约5500亩,其中绿色循环改造养殖面积就达到了近2000亩。逐渐形成“四大家鱼”、罗氏虾、龟鳖等有代表性的高附加值环保养殖产业,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广泛销往全国各地,有效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发展目标。

乡志伟表示,接下来,该镇将在迳口村桂花鱼“一村一品”等品牌发展基础上,加快实施“生态养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将迳口镇建设成为四会市绿色发展示范镇。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