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四会市罗源镇红旗村委会乌石岗村 “党建+理事会”激活乡村治理一盘棋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从以往“脏乱差”的落后村,到如今成效显著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近年来,四会罗源镇红旗村委会乌石岗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依靠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之路。而这一切源于该镇坚持党建引领,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乌石岗村美丽舒适的环境,吸引游客游览。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摄

从以往“脏乱差”的落后村,到如今成效显著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近年来,四会罗源镇红旗村委会乌石岗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依靠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之路。而这一切源于该镇坚持党建引领,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邱丽雯

1

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驱车从罗源镇政府出发,经354省道向东而行,不一会,便来到了舒适宜人的乌石岗村。沿村而行,干净整洁的硬底化村道,舒适宽敞的休闲公园,现代惬意的观光栈道……生机勃勃的现代新农村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但在2017年以前,该村还是典型“脏乱差”落后村。“乌石岗村建村已有400多年历史。”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南彬告诉记者,以往,乌石岗村以老旧房屋为主,村里到处是烂泥路,垃圾乱堆乱放,“脏乱差”环境不堪入目。

2017年3月,罗源镇入选广东省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主体,实施范围26.1平方公里,覆盖64个自然村,乌石岗村是其中之一。

如何将落后村打造成示范点?罗源镇及红旗村委会开始着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在党员、乡贤、热心人士等村民中,选出极具群众基础的5名代表,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协助村委会深入参与新农村建设。

历经层层推选及投票,当年,乌石岗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正式成立,老党员何灿开高票当选理事长。自此,该村正式在党建引领下,掀开新农村建设的历史篇章。

2

干群合力村容焕然一新

“要改变村环境,就要拆除破旧危房、废弃猪栏,你是党员,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村里要修建村道和休闲公园,希望你们能积极让出土地,为村发展出力……”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理事会成员日夜奔波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身影随处可见。

在何灿开看来,要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点,就必须要大刀阔斧整治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颜值”。其中,“三清三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最难推进的一部分。

“最初,村民并不理解新农村建设工作,尤其是‘三清三拆’,遇到了极大阻碍。”何南彬透露,为了争取村民支持,何灿开等理事会成员发挥带头作用,率先拆掉自家危房,让出土地,用于建设公共休闲场所。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的用心,逐渐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及信任,大家的建设热情不断高涨,纷纷通过出让土地、主动修建“四小园”、出钱出力等实际行动,参与乡村建设,凝聚起共建美丽乡村的力量。

仅用不到两年时间,乌石岗村就完成了屋舍125间、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三清三拆”任务;雨污分流改造、村道巷道硬底化实现全覆盖。

在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乌石岗村还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如新建了文化活动室、篮球场、环湖绿道和休闲公园,完善村道及各场所的指示标识,并结合村历史文化和发展特色打造了文化墙绘,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3

引进产业巩固成果

新农村建设的显著成果,引来不少省内外农业及旅游项目投资者的目光,为乌石岗村带来产业发展契机。伴随产业项目的持续推进,该村逐渐成为“村里人回流、城里人涌入”的热土。

近日,记者在乌石岗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见到,连片的水稻田间,一条条休闲栈道贯穿其中,站在不远处的瞭望台,怡然的田园风光、乡村房车露营基地与不远处的山景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滋味。

“2020年,我们租下该村300多亩撂荒地,打造农旅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何伟盛介绍,根据规划,该项目将打造成集水稻种植、稻鱼混养、稻蛙混养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以及包括露营、农庄、网红打卡点、水稻公园、温泉小镇等景点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亲子家庭前来体验乡村游。受益于该基地的发展,乌石岗村近50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接下来,我们将引进专业旅游运营公司,全面盘活村里的历史文化、乡村风情等资源,推动乡村旅游迈上新台阶。”何南彬如是说。

据悉,通过土地、闲置房屋等资源集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目前,乌石岗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40万元。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随着该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悄然蜕变,徐徐展开。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