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下简称第四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指示、贺信等109篇,共有21个专题,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从时间维度说,该卷文稿与前三卷形成衔接;从空间维度说,该卷文稿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段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实践。这段历史实践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全面总结、开启向着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读第四卷让我们强烈感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一、“两个结合”是实践指导思想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将科学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将理论贯穿于实践全过程,才能真正彰显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第四卷第5专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7专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第8专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第16专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和第20专题“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与发展主题直接相关。我们可以从中深切体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坚定自信、从容不迫。而第3专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第4专题“坚持敢于斗争”、第12专题“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第14专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第18专题“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的经验和智慧。深刻领会第四卷的精神实质,就是要结合具体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出成效。
二、“三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土壤
在“三大时代课题”中,首先,“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的是方向性质问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其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讲的是目标路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再次,“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讲的是力量保证问题,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第四卷第1专题“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应第一个重大课题,第6专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应第二个重大课题,第21专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对应第三个重大课题,系统反映了我们党对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其他各专题聚焦具体领域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都属于“三大时代课题”的范畴。可以说,第四卷中的21个专题为我们把握历史脉络和未来走向,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营养。
三、“人民至上”是实践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创新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实践中得到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等重要观点。这些思想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各卷中都得到体现,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赤胆忠心。而第四卷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专题,再次突出造福人民的思想。该卷收入的重要论述反映新的理论成果。第一,强调我们党一切奋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第二,强调“要把为民造福作为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第三,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第四,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些重要论述回答了党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并成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动力源泉。
周秀雄(作者系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