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日报评论员
8月29日,我市举行2022年秋季学期中小学校(幼儿园)项目集中投用仪式,全市共28所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正式投用,新增学位25250个,这是我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行动。(8 月30日《西江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在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改革、增强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办好教育民生实事、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过去十年我市平均每年新增1万多个学位,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9.73%,集团化办学、 “县管校聘”改革、义务教师“城乡互动、双向提升”改革等工作亮点纷呈,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学年即将开学之际,我市28所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集中投入使用,这是我市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 “两个工程”的阶段性成果,将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入学压力,优质教育覆盖面也将进一步扩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于国家而言,教育事业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于家庭而言,教育事关孩子的成长、家庭的未来,良好的教育能够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于城市而言,教育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城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最强支撑,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对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前我市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区域教育以及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相对薄弱,教育事业发展永远在路上。全市上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事业振兴发展的部署要求,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下好教育优先发展先手棋,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补齐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优质资源不均衡的短板,进一步做大学前教育、做优义务教育、做强高中教育、做精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推动肇庆教育事业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是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基石,对提高市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确保未来5年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00所、新增学位10万个,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学位紧缺、“大班额”问题。我们要把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建设资金、保障用地、编制资源、行政审批等各方面给予全方位倾斜,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坚决完成“两个工程”目标任务,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教育事业全面振兴。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民生福祉,提升教育就是提升竞争力。期待全市教育事业以这次秋季学期中小学校(幼儿园)项目集中投用为契机,下大力气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加快推动教育事业振兴发展,为肇庆实现“两个定位”谱写新时代的教育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