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着力“优快简” 树好省标杆——肇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优无止境”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8月25日,肇庆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大厅荣获“2022年广东省县(区)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称号。据悉,近年来,肇庆高新区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在“优”“快”“简”上下功夫,服务更贴心,办事更舒心,不仅受到区内企业的点赞,而且其推出多项改革创新措施,交出不俗的政务“成绩单”。

ae25c2284a5843808578d24293d77023_B_BASIC

肇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优无止境”,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图为在该区蓬勃发展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公司。西江日报通讯员 王振宇 摄

西江日报记者 陆志锋 通讯员 吴君 姚莉娟 吴洁仪

“‘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为我们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目前我们项目已全面开工,桩机施工已全部完成。项目预计2023年6月投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对肇庆高新区营商环境感到非常满意。”近日,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宏举接受采访时说。

8月25日,肇庆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大厅荣获“2022年广东省县(区)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称号。据悉,近年来,肇庆高新区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在“优”“快”“简”上下功夫,服务更贴心,办事更舒心,不仅受到区内企业的点赞,而且其推出多项改革创新措施,交出不俗的政务“成绩单”。

创新活力提升服务质量

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到投产全过程项目行政审批一站式代办服务;“0元”开办企业,还可免费领取一套4枚公章服务;按需为企业提供电子印章发放服务及可享受免除移动数字证书首年年费的福利;与3省10地(包括江苏昆山高新区、广西龙胜县、贵州省台江县、广州越秀区、深圳市宝安区、佛山市三水区、佛山市禅城区、江门市蓬江区、中山火炬开发区)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肇庆市内“同城通办”……肇庆高新区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一直以来打造了多项极简高效的审批服务。

政务服务,“优”无止境。肇庆高新区持续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把握环境需求,确保精准发力,持续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力争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不断擦亮“大旺服务”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母婴室和便民区等功能区域,配备盲文服务卡、便民服务柜、残疾人轮椅、物料手推车、急救药箱药品、老花镜、爱心雨伞等服务及设施……走进肇庆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宽敞明亮,按服务类型划定分区,区域设置明确、齐全,方便了各类需求的群众,既舒心又暖心,也避免了群众办事“迷路”“扎堆”。

据悉,肇庆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设置了57个综合服务窗口(含1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共有26个区属及驻区单位共1528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首台办公。席代表和审批人员按照“两集中、两到位”原则进驻窗口后,肇庆高新区在该区行政服务中心旁设立了12层无人值守智能高速立体车库,满足群众来实体政务大厅办事的停车需求。此外,该中心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办事群众可通过线上、线下评价渠道对政务服务作出“好差评”,服务绩效由企业群众来评判,对群众投诉问题或意见建议,第一时间按职责职能进行转办交办,核实处理并回访联系,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投诉处理满意率达100%。

数字“加码”赋能服务效能

在持续推进优化政务服务工作中,肇庆高新区充分挖掘本地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打造系列全省领先的数智化服务工具,促使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精心打造多项“数智+服务”大旺特色化品牌。

肇庆高新区先后在全省率先打造“肇庆高新区免申即享服务平台”和“肇庆高新区惠企政策匹配器”。截至目前,肇庆高新区免申即享服务已为超200家企业和近2000位人才发放政策奖补资金超1800万元,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许与认可,经验做法多次纳入省相关工作方案,为全省政策服务提供样板经验。惠企政策匹配器精准推送政策奖补申报消息近40万次,协助741家企业申报政策资金约15亿元,至少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近100万元,节省申报时间近4000天。

此外,该区在全省创新应用数智化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全省首个依托工业园区开展碳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这也是全省首个基于智能化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自动采集的碳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以碳排量数据等要素撬动金融资源,按照企业碳账户贴标等级靶向配套金融优惠政策,在全国创新推出“云碳贷”绿色金融服务模式,给予企业授信额度、利率方面的倾斜率,有效引导市场主体将减排降碳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为61家企业合计发放“云碳贷”14.18亿元,实现单个企业最高增信额度可达5000万元,最低利率低至3.6%,年均节省利息约752万元。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