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张志坚在整治后的撂荒地上种上了冬瓜。西江日报通讯员 黄瑛居 摄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黄瑛居
近日,在封开县江口街道胜利村委会的黎岸、村尾江、召江三个自然村交界处,记者看到两台钩机正在清除地里的杂草、平整耕地,党员志愿者与村民一起把清理的杂草搬上车,很快这片杂草丛生的零散撂荒滩涂沙地就清理完毕,与旁边的耕地连成一片。
今年以来,封开县江口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创新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打好零散撂荒地复耕复种“组合拳”,破解当前撂荒耕地瓶颈,取得了明显成效。
摸清底数 不漏一亩
记者了解到,封开县江口街道下辖15个村(社区),159个村民小组,现户籍总人口6.2万多人。由于经济社会的影响,该街道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不少耕地被撂荒。
“2021年上级反馈江口街道撂荒耕地遥感图斑数共26个,面积556亩。”封开县江口街道党工委书记石财楼说,为全面整治撂荒耕地,街道党工委、街道办组织街道干部、村干部和驻街帮街扶村工作组对辖区内的耕地进行全覆盖排查,核实撂荒耕地底数,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块。通过镇、村仔细排查,辖区内实际已撂荒的耕地面积约有780亩。
“街道干部、村干部和驻街帮街扶村工作组成联合工作组,利用晚上村民空闲的时间入户走访,征求每一块撂荒地涉及的承包户意见建议,解释保护耕地以及流转奖补的相关政策,动员群众复耕复种或托管给经济社、村委会进行流转经营,确保不漏掉一亩的撂荒地。”石财楼说。
打通瓶颈 做好服务
经过一年多的大力整治,江口街道的大部分撂荒地都已实现了复耕复种,但部分零散的小块撂荒地因为机械不能进场作业而流转不出去,这也成为该街道撂荒地整治的瓶颈。为此,街道党工委、街道办把撂荒耕地整治作为年度的“书记项目”,打好零散撂荒地复耕复种“组合拳”,争当治理零散撂荒地示范镇(街)。
为了推动工作进度,石财楼率队现场办公、挂图作战。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联系动员种粮大户、合作社、返乡创业青年等流转撂荒耕地,根据每一块抛荒地的撂荒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做到因村因地因人施策。
机耕路不通、水利设施不畅是影响撂荒地复耕复种的难题之一。江口街道党工委、街道办花大力气对这部分的撂荒地进行全面改造整治,疏通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机耕路、清理杂草杂木等,把昔日的撂荒地整治成保障粮食安全的良田。
在江口街道胜利村委会的黎岸、村尾江、召江三个自然村交界处有一块零散撂荒地,面积65亩,涉及48户。驻村第一书记童友新得知一户村民的田地因山体滑坡被山泥覆盖无法耕种时,积极与封开县交通局等部门沟通协调,不仅清走了山泥、疏通了水渠,而且解决了山体滑坡的隐患。
在童友新等党员干部的推动下,不到一个星期这48户村民都签下了同意流转意向书。
跟踪落实 确保收益
前不久,石财楼得知封川村委会的种植大户张志坚想在西江河畔的撂荒沙地上种植大头菜、冬瓜等,因撂荒沙地零散且涉及农户多等原因而打算放弃。江口街道党工委、街道办立即前往了解情况,并召集六村、二村、七队、八队等4个自然村50多户村民及种植大户张志坚协商对策。
经过一番利好政策宣传,最终这50多户村民与张志坚达成一致,双方签订了10年租期合同。
“我要在这里种下120亩的大头菜,30亩的冬瓜和50亩的经济作物。”张志坚高兴地说,目前,这片面积达200亩的撂荒耕地已经平整完毕,新翻的沙地上搭起了竹架,育好的秧苗也准备栽种。
为了防止整治后的撂荒地二次撂荒,江口街道党工委、街道办进一步强化落实“田长制”,由挂点的驻村班子、支书、村干部担任田长,跟踪每年每季每一块撂荒地的复耕复种情况,及时提醒督促承包户进行耕种,坚决杜绝出现再次撂荒现象。
“目前,江口街道群众同意流转经营的撂荒地达500多亩,群众愿意自行复耕复种亩数达280亩,复耕复种率达到了100%。”石财楼说,目前,街道全面开展整治备耕的450亩撂荒预计今年9月中下旬可全部实现复耕复种,届时每年将增加粮食产量350吨左右,不仅增加了村集体与农民收入,还能确保粮食安全。
今年初,新农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黎颖钧在台洞村委会签下了60亩的撂荒地,以“水稻+蔬菜”水旱轮作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基地,早造种植的优质水稻喜获丰收后,她计划年底再次扩大规模,流转更多的土地发展种植产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