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比林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认识“口袋公园”建设对于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方便群众就近游园的重要作用,要持续为群众办实事,推进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口袋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对规模较小的城市开放空间进行绿化种植,配置桌椅凉亭等公共设施的各种小公园、小型绿地和社区小型运动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日渐高楼耸立,坚固单调逼仄闭塞的建筑环境使群众对于一个可以缓解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的绿化公园的需求愈加强烈。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口袋公园”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既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畸零角”“边角料”装点城市容颜,又可以为群众添置放松身心、休闲游憩的好场所,能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它就是离群众最近的“诗与远方”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地方,各地主管部门要走好群众路线,在选址和建设上应该选择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区域,并充分考虑周边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把“口袋公园”建设成为老少皆宜的休闲场所。与此同时,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因地制宜,将“口袋公园”与当地特色区域文化相结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古树,优先选用本土植物,使每一处“口袋公园”都能成为城市靓丽的独特名片。
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口袋公园”建设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要认真总结归纳好做法和好经验,将“口袋公园”管理权限移交到所在社区,解决权属不清问题,切实做到管理人员落实、管理责任落实、奖惩措施落实,使之持续发挥效益。权属社区要注重形成稳定的长效管理机制,从上级财政支持、集体收益、商业资本投入或群众自筹资金等多渠道筹措维护管理资金,并设立专项维护资金账户和使用制度,规范维护资金专款专用,保障“口袋公园”长期运行维护,着力解决“有钱建、无钱管”问题;要对具体管护责任人定期进行履职考评,并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根据考评结果兑付管护报酬,着力解决 “无监督、管不好”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