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评论员
8月13日,我市各县(市、区)同步举办隆重而盛大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同步签约、动工、投产仪式,总投资约200亿元的超百个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同步签约、动工、投产,这是我市首次举行农业项目签约动工投产活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我市加快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全省农业大市,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的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狠抓“稳粮食、保供给、拓市场、延链条、强监管”,以建设产业园壮大产业规模、以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以培育新业态提升产业价值,深入推进农产品 “12221”市场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农业向全产业链,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升。2021 年以来,我市南药、水产、生猪、水果产量居全省前列,德庆贡柑成功打入国外市场,四会兰花“父爱如兰”推介活动好评如潮。把发展预制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重头戏,以“工业锅”炒好“农业菜”,启动建设面积7000亩的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成立10亿元预制菜产业基金以及工作专班,预制菜产业在全国抢占了发展先机。可以说,肇庆现代农业越做越有味道、越做越有奔头,正加快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背后的关键动力就是我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
与现代农业相比,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在生产经营、科学技术、信息交流、资金实力、市场研判等方面存在天然弱势,表现在农业科技与信息化水平不高,金融与管理能力弱,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具有“靠天吃饭”的局限性,农业生产效率总体不高。这也导致了近年来各地农产品不时出现“大小年”现象:增产就价格低、卖不出,出现“谷(菜、果)贱伤农”“丰收不增收”等现象;减产则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价格飞涨离谱。也因为传统小农生产经营模式“比较效益低”,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水平不高,不少年轻人不愿意种地而选择外出务工,致使部分土地闲置甚至撂荒,农村面临着“谁来种地”的难题。要破解传统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必须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延伸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水平,“让土地里产出黄金”。
工业化思维要求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品牌化、市场化,要求打造和延长产业链,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用市场、质量、标准、竞争等现代理念经营农业,通过科技、资金、技术、市场、品牌等手段推动农产品在种植、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逐步配套化科学化,推动园区项目高度集中、土地资源要素高度集约,加速形成农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大生产格局,从根本上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最终形成农业全产业链,改变农业与二、三产业长期分离的状态,实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工农互促”发展格局。我们要持续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农业,加快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引导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开展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鼓励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全面加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工业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我市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高效益的“香饽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有前景。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 “八大工程”,持续抓龙头、扩规模、优品质、强品牌、增效益,打造更多“肇字号”农业品牌,进一步夯实农业大市的基础,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强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