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养护工人正在清理倾泻的山泥。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怀集县洽水镇与清远市连南县接壤,连接两地长达60多公里的边界公路,由12人默默地日夜坚守,夏天暴雨有山洪塌方,冬天下雪树倒路结冰,他们冲锋在前,排除险情。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始终守护着过往车辆行人的平安。他们就是怀集县洽水镇公路站的养护工人。
洽水镇262省道线,从该圩镇到最偏远的石莹村,直至与连南县交界的界碑,共计6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大部分处在悬崖峭壁之间,坡度陡、弯道多,是整条262省道最为险峻的路段,也是山区群众走向外面世界的唯一交通“大动脉”。
8月初的一天,养护工人们像平常一样早早开着作业车巡查,发现262省道塌方点,并及时清理塌方。在一处塌方点,将近200米的山体出现山泥倾泻情况,不少山泥堵塞了排水沟,漫上路沿,山上树木倾倒而下,给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带来安全隐患。很快,养护工人在塌方点前后方设置交通锥,并安排人员引导过往车辆通行,铲车师傅熟练地将山泥铲到另一侧道路,填充路基。烈日高温下,他们早已汗湿全身。
“每年夏天雨季,就怕有塌方,这条路沿线分布着10多个村庄,是山区的交通‘大动脉’。养护好这条路,保证车辆行人通行安全,就是我们的责任。”怀集县洽水镇公路站站长陈汉明告诉记者,由于山体脆弱,在这条60多公里的公路上,分布着20多个安全隐患点。遇到暴雨极端天气,这段道路的安全更成为他们最牵挂的事情。
今年6月以来,受多次强降雨影响,已出现塌方40多处,约5000多立方。“一年里,我们基本没休假,尤其是进入雨季,更是24小时待命。”养护工人梁榕武告诉记者,今年6月以来,养护工人们至今没有休息,特别是7月初的那几场暴雨,有些路段被倾泻而下的山泥堵住了,有些路段被洪水冲毁了。工作使然,职责在身,养护工人逆向而行,排查隐患点,做好危险标记,汇报情况及时发布险情,并清理出“生命的通道”。
今年50多岁的陈汉明,是“二代护路工”,参加护路工作已经36年了。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他经历过无数次危险时刻。有一次,山洪将道路冲毁,正好有孕妇要赶到镇上医院分娩,正在另一处塌方点作业的他,接到信息后,立马带着养护工人赶赴孕妇所在路段,用机器填平公路。由于担心石路不够平坦,给行车带来危险,他们就徒手用小石块继续填平道路,并协助家人将孕妇搀扶过路,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疏通出“生命的通道”。
今年2月,高寒山区石莹村下起了雪,道路结冰,雪压枝头致路旁树木倒塌,养护工人逆行而上,一边清理结冰的路面,一边处理树木,保障道路的通畅。“对于养护工人来说,最危险的是在处理塌方时,出现二次塌方。在清理阻碍道路的落石时,上面很有可能再有落石滚下,可谓步步惊险。”养护工人张兴晖说,庆幸的是,他们做好了安全措施。但回想起这些危险时刻,陈汉明仍心有余悸。
当车辆从平坦的公路上驶过,也许没有人注意到,在安全通畅道路的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公路养护工人,他们初夏清塌方,秋天扫落叶,冬天融积雪,及时排隐患,始终冲在前……日复一日,责任路段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陈汉明以路为家,与家人团聚时间非常少。“每天看到车辆安全地从眼前驶过,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陈汉明告诉记者,工作虽然枯燥寂寞,但是他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是有意义的。像陈汉明一样的护路队员还有11名,他们坚守岗位,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公路上,书写着守护车辆、行人平安的誓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