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上榜广东省2020-2021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激励名单 封开大刀阔斧打造大美贺江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日前,广东省河长办发布了2020-2021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激励名单,肇庆仅封开县上榜。近年来,封开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好碧道建设,结合创建4A景区,截至2021年底,封开总共完成碧道建设任务17.9公里,完成总投资约1635万元。

经过治理和开发后,贺江变得越来越漂亮。

经过治理和开发后,贺江变得越来越漂亮。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日前,广东省河长办发布了2020-2021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激励名单,肇庆仅封开县上榜。近年来,封开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好碧道建设,结合创建4A景区,截至2021年底,封开总共完成碧道建设任务17.9公里,完成总投资约1635万元。“以路为廊、以水为链”,串联起民宿群、古道公园、龙皇岛古码头、两广源流文化馆、大洲风情街、西畔古韵等景观景点,令贺潇古道、茶船古道交织。贺江碧道画廊去年接待游客81.08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2.75亿元。

碧道建设  治污先行

4月25日,记者来到封开江口街道台洞村采访,这里坐落着封开县首个湿地生态公园,也是廊道首个原生态污水治理的成功典例,如今景色秀美,湖水清澈。“以前到处是水葫芦和垃圾,又黑又臭的污水就流入贺江。”台洞村委会副主任李永贵说。

在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完成前,台洞村的污水直接排放到一旁的贺江里,生活垃圾也随意丢在江边。贺江碧道画廊沿线江口街道和大洲镇5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对贺江水体造成不同程度污染。

2019年,封开县借着建设“广东万里碧道”的契机,结合乡村振兴等工作,做好沿岸村落农村污水收集,减少农村生活污水对贺江的污染。封开县贺江沿岸的各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已建成。

据悉,台洞村建起10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满足村内生活污水处理需求,避免农村生活污水排入贺江。台洞村还将原来湖边堆积的垃圾和发臭的湖水进行整治,通过打捞水葫芦、种植美人蕉、荷花,配套了观景平台和观光水车。“污水经过设施净化后,再流入湿地中进行生态净化,极大改善了水质。”李永贵说。

村内人居环境改善,外加乡村旅游发展,村民环境意识逐步增强。“我们再不能随意丢垃圾了,以免影响游客体验。”台洞村村民孔先生说。

治理环境  反哺餐饮

贺江河鲜是封开当地一张美食名片,然而江上的餐饮船舶等也是贺江环境一块“心病”。“餐饮船舶污染水体环境,也是阻碍行洪的障碍物。”封开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封开县在2019年出台《封开县辖区堤岸餐饮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打击、取缔餐饮船舶,引导他们上岸规范经营,最终实现对原餐饮船舶统筹规划、规范化管理。

在封开县江口街道扶来村附近1公里的河堤上,曾有7间河鲜餐饮店,黄德垣是其中一位经营者。在专项整治行动中,他依法拆除原有堤岸建筑物,将餐馆搬到公路旁边。“我当时想不通,新开的餐馆因缺少停车位而流失部分客源。”他说。扶来村7间河鲜餐馆,其中5间转移到岸上经营,另外2间搬去了县城。

在经历阵痛后,随着封开贺江碧道画廊景区建设,扶来村新建一个拥有43个停车位的房车营地。每逢节假日,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贺江碧道游玩,直接带动了扶来村附近河鲜餐馆生意。“每逢节假日都爆满,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倍。”黄德垣说,“良好的贺江环境,造福了我们餐饮业。”

空心村变民宿群

大洲镇足食村的民宿群名为“风水间”,是贺江碧道画廊景区建设中,利用闲置宅基地改造的典范。2020年,足食村内超过九成是空房子,不少屋顶的瓦片已经掉落,周边杂草丛生。风水间民宿负责人李守书考察贺江碧道画廊建设时,捕捉到了商机。“足食村田园风光优美,贺江碧道画廊诗情画意。”他说。一个将空心村打造成民宿群、让旧房子华丽转身的想法在李守书内心萌生。

李守书依托深圳华侨城集团,一期项目投入一千多万元与当地政府协力共同打造风水间民宿。在旧房子原有基础上加固加高,成功改造一间一百多年历史四合院和三栋独立别院,拥有20余间房源。

2021年5月经营至今,风水间民宿接待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游客6000多人次,节假日入住率达100%,总收入近20万元。民宿除了每年支付村民房屋租金和土地租金,所获利润还定额分配给大洲社区党支部、足食村集体、入股村民,由此增加社区、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封开继续深化与深圳华侨城集团合作,在大洲镇布局农旅小镇二期工程,打造狂野穿越、丛林水世界、渔家水乡等,足可以让游客玩两三天。“二期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带动新增游客达30万人次。”李守书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