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何德洪 黄有剑
在高要区白诸镇大基头村,连通11条自然村的十几公里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110多盏太阳能电灯,照亮了每条村巷;干净整洁的标准公厕,每个自然村都建了一座……这些喜人的变化,离不开村委会的努力,更离不开热心乡贤们的支持。
为了建设环村公路和文化广场,村干部何庆元多次组织乡贤召开座谈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一次乡贤座谈会上,在村中较有影响力的乡贤何虾娣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生活好了,也想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家乡的事情我们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无条件支持。”
乡贤们一呼百应。随后,村中通过“三个一点”即部门支持一点、乡贤捐资一点、村民集资一点的办法,不到半年就建成了环村道路、文化广场,广场还配置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及健身器材,为村民们提供了健身场所,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2018年6月,西江支流新兴江泄洪,大基头村被滚滚而来的洪水围成一座孤岛。而青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多是妇孺老幼。村党支部决定搭建临时通行便桥,以解决村民的衣食住行问题。乡贤何建全、何子来、何礼乔、黄彬等得知后,迅速提供钢材、木板等施工材料,并召集100多名村民积极参与。仅半天,近两公里的便民桥搭建而成。如今说起那座桥,村民们仍称其为“爱心桥”。
乡贤们还带头尊老爱幼、关心独孤老人。大基头村的何次生是“纯女户”,女儿出嫁后便无依无靠,住在残旧房屋里。为此,村党支部为他争取了危房改造项目,乡贤们积极捐款,为他建起了安全舒适的新房,让他安享晚年。
在乡贤何礼乔、何建全、何子来等带领下,大基头村从2016年开始,每年在春节期间举行迎春座谈活动,组织7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座谈会、“祠堂酒”“百家宴”,并发放迎春大红包,慰问特困对象。同时,乡贤们勉励村中学子努力学习,每年对当年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5年来已发放资金32万元。
去年,大基头村成功创建为肇庆市文明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在乡村前列。如今,在建设美丽乡村,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乡贤们仍旧发挥带头作用,为建设家乡奉献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