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上塘村小组村民说话口音及风俗习惯都和高明基本一样,不少村民在高明读书、工作、定居。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隔着西江,能清晰看到对面的佛山三水工业园区;沿着国道324线往左转,脚踏在高要区金利镇金洲村,再走一小段路就进入佛山高明区荷城街道辖区,这里就是肇庆与佛山其中一个交汇处。
金洲村委会位于金利镇南部,与高明区接壤相连,东南面临西江,与佛山南海区、三水区隔江相望,有17个自然村,总人口925户4300多人,是金利镇较大的一个行政村。
因与高明来往频繁,金洲村许多村民的手机号码都是佛山移动号码,车牌也是佛山牌。在语言上,说金利口音、高明口音的村民基本各占一半,部分口音已混杂使用,如鱼塘(tang),村民的发音是“鱼(dang)”,接近于“鱼档”。
金洲村委会党总支部书记钟远芳介绍,近年来,村民以种植花卉苗木、养殖鱼苗及桂花鱼等为主要收入来源,村集体收入不高,每人每年的分红也就1000多元,大部分年轻人都已外出工作,村容村貌等硬件设施较为老旧。
但是,该村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家里有矿”。资料显示,金洲村地下蕴藏着金、银、铜、煤和石材等矿产资源,已停止开采的长坑金矿就在该村,这也是广东省首次发现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昔日采煤挖矿的场所,今已被出租用于堆放泥土沙石。
在长坑金矿对面,就是金洲村委会长坑村小组,以大顶岗山为界,与佛山高明接壤。村干部陈国勇笑着说,小时候到山上放牛玩耍,时常见到界碑石,“一伸脚就踩过界了。”
陈国勇介绍:“以前每月的1、4、7日是金利圩日,3、6、9日是金洲圩日,而2、5、8是富湾圩日,村民都喜欢去富湾镇趁圩,一是距离近,二是货品多。”
长坑村小组有村民300多人,除了已被征用的土地,在耕种的仍有近千亩,是金洲村人少地多的村小组之一。记者看到,村民的房屋集中建在村中地势较高处,大多已老旧,其中有几座据称有两三百年历史的镬耳屋,显得较为气派。
新一届村干部上任后,着手整治村容村貌。村长陈镜介绍,得知要整治村容村貌,村民都很支持,清理后的土地,全部捐给村里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我们计划在村道两侧种上黄花风铃等树和花卉,还铺上草皮,让村子变得舒适美丽。如果能吸引游客来参观,往乡村旅游方面发展就更好了。”
因距离金利镇中心较远,金洲村并没有像金利其他村一样参与赛龙舟,也不过茶果节。而说起作为“边界村”最大的特别之处,村民都不约而同提到上塘村小组。该村只有60多户共300人,村民说的都是高明口音,他们从小在高明读书,长大在高明工作、定居,他们的风俗习惯也和佛山南海、高明的基本一样。
上塘村小组距离高明富湾社区只有几公里,以大顶岗山嘴处为界。村小组长李耀文介绍,据老一辈人回忆,两三百年前,上塘村村民的祖先来自“对面海”的南海太平地区,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保留了下来,比如“鬼节”,金洲其他村小组为农历七月十四日,而上塘村小组却是七月十二日;其他村建有酒堂供村民办红白喜事,上塘村小组的却是会堂,只供嫁娶等喜事设宴,传承了高明富湾社区的习俗。
最特别的是,以往每年正月十六,上塘村小组都要举行“行神”活动,家家户户都要拜谢神恩,非常热闹,而其他村小组却没有这个习俗。李耀文说,在邻近的高明其他几个村也有“行神”,只是日期不同。而近年来,“行神”活动已基本停办。
记者查找发现,高明荷城街道的西安片区村落都有“行村”活动,最为著名的是塘肚村,已有400多年历史,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村民会带着四头醒狮去岑圣庙朝拜,并将供奉的岑圣王从庙里请回村中巡游,抬大王宫的男丁必须是去年农历年新婚的男青年。然而,塘肚村“行神”活动的记载却显示,该村的祖先严氏,是在明代末期从高要搬迁过去的,其官居高职且告老还乡后,才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行神”。可惜的是,对于上塘村祖先的历史及风俗由来,村民已难以说清。
谈及作为“边界村”的发展未来,钟远芳则认为,和金利镇其他村相比,金洲村比较偏远落后,美丽乡村的建设才刚起步。“希望政府能多点扶持倾斜,加大投入改善村容村貌和其他的硬件设施,帮助我们建设美丽家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