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建泉在制作端砚。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人物简介】
罗建泉,1976年生,罗氏砚雕世家第16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1988年起系统学习制砚理论和技艺,以文人砚为主攻方向,多方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家族熏陶踏入端砚行业
记者:请问,是什么因素促使您从事端砚制作行业?
罗建泉:我出生于端砚世家,从小受到端砚文化的熏陶,在祖父辈的影响下,小时候就对端砚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端砚制作融入了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元素,而且端砚制作的题材主要以民间典故、诗词歌赋为主,我十分喜欢学习和钻研这些人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端砚制作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罗氏砚雕世家第16代传人,我始终怀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去传承和发扬端砚文化,致力擦亮这张国家级文化名片,让端砚文化薪火不息,代代相传。
记者:请问,在多年的端砚创作生涯中,有哪些开心或失落的事情令您印象最为深刻?
罗建泉: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创作的《肇庆春色砚》获得了2004年肇庆·中国端砚文化节端砚作品金奖。那次比赛面向全国,高手如云,不少前辈大师都参加了。评委们从过万方参赛作品中评出十方金奖作品,我的作品是其中之一。我当时只有20多岁,正是这次获奖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让我进一步坚定了传承和发扬端砚文化的初心。
继承罗氏刀法发扬光大
记者:罗氏刀法的特点是什么?这么多年来,您对罗氏刀法进行了哪些创新?
罗建泉:罗氏祖辈历经探索积累,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端砚雕刻刀法,综合运用凿、雕、铲、刻、钻五种技法进行雕刻,称为“方圆刀法”。这套刀法博大精深,用一把方刀和圆刀互相搭配,不同穿插使用,可以演化出高浮雕、浅雕、阴阳刻、镂空雕刻、薄意雕等技法,精妙多变。
我到现在还是坚持用手工制砚,欲到巅峰无别径,再磨铁笔写兰亭。在继承家族技法的基础上,我不断实践创新,用方刀和圆刀组合出更多技法,让作品更具韵味,更具砚味,努力向更高深的艺术境界迈进。
记者:端砚是肇庆名片。以端砚为媒,您通过哪些努力去提升肇庆的文化形象和知名度?
罗建泉:我一直坚持端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作品是艺术生命力的坚强支柱。我设计创作的端砚多次被大型盛事主办方选中,以端砚为载体进一步宣传肇庆。如2018年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我设计的《绿色省运砚》,成为了组委会制定的端砚礼品。还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领航砚》,被送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东百名工匠艺人优秀作品大赛并获金奖,展示了肇庆端砚技艺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热爱之情。
不遗余力传承发扬端砚文化
记者:为了发扬端砚制作技艺,您做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成果?
罗建泉:每一代罗氏端砚手艺人都为传承和发扬端砚制作技艺而努力,薪火相传。我一直积极配合政府,参加全国各地的文博会、展览会、博览会,并在珠海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挑选精品参加珠三角巡回展;到学院讲课,传授端砚雕刻技艺知识,还招收了一班徒弟,倾囊相授,他们在近年作品省级赛事屡屡摘金夺银。我主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罗海端砚艺术馆、罗建泉端砚工作室、艺海端砚坊等是生产端砚和宣传端砚文化的重要阵地。我将继续扶持下去。
记者:请问,您认为目前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
罗建泉:希望政府能进一步重视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出台更多扶持端砚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我个人认为,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发扬可以走文旅结合的路线。如将白石村、宾日村、东禺村等村落串联起来,打造端砚文化精品游线路,并加入非遗项目端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端砚文化。打造网红点,建设非遗端砚一条街,非遗馆,系统全面地展示端砚文化和端砚制作技艺,讲好端砚故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