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怀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下帅“壮瑶红”黑豆酒酿造技艺)传承人韦红兵 一坛“女儿红”匠心记心头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韦红兵。 受访者供图

韦红兵。 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人物档案】

韦红兵,下帅“壮瑶红”黑豆酒酿造技艺第五代传人,在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开办一间壮瑶红酒庄。她从小跟随祖辈学习“壮瑶红”黑豆酒酿造工艺,并结合现代人对养生的追求,不断推陈出新。

该项目在2020年申报为怀集县第七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记者:请问如何酿造优质的下帅“壮瑶红”黑豆酒?

韦红兵:壮族瑶族的黑豆酒称“女儿红”,也叫“壮瑶红”。酿造“壮瑶红”黑豆酒需要先把12斤黑豆经过6次蒸煮、6次下料、6次发酵、6次取酒、在原生态地窖发酵5年,最终取得1斤原浆原液。

为了酿造优质“壮瑶红”黑豆酒,我们选取本地黑皮绿肉的黑豆和黑米,添加山泉水。所酿制的黑豆酒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含有硒、镁、磷、钼等十余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E、花青素、人参皂苷等。

记者:下帅“壮瑶红”黑豆酒品尝起来与其他酿造酒相比,口感和香气等方面有何不同,有何特色?

韦红兵:“壮瑶红”黑豆酒既有着白酒的醇厚,又有着红酒的甘香。你倒一点“壮瑶红”黑豆酒在手背,沁人心脾的酒香便直扑鼻腔,用力搓后酒精挥发,可以闻到浓郁的豆香味。它喝起来绵滑顺口,满口酱香味,层次丰富的香味在口腔散发开来,细细品尝还能品味到一点类似咖啡的味道。

记者:作为传承人,能介绍一下您学习酿造黑豆酒的故事吗?

韦红兵:我是这项传统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这项技艺在这里是传女不传男。我小时候跟着外婆黄氏学习“壮瑶红”黑豆酒酿造技艺,帮助她烧火,清洗原材料。

到了我16岁那一年七夕节,外婆手把手教导我酿造第一坛“壮瑶红”黑豆酒,并埋在后山。按照习俗,直到我出嫁才挖出来,作为嫁妆带到我丈夫家中。外婆自此将酿造秘方和全部技艺传授于我。

记者:作为传承人,您是如何做大做强下帅“壮瑶红”黑豆酒?

韦红兵:现代人对养生的追求给予了我创新的灵感。根据“壮瑶红”黑豆酒酿造技艺,我加入高山红米酿造出18度的黑米黑豆酒。还有用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桑葚等发酵十年而成的“五黑醋”,以及“壮瑶红”甜酒,这些产品获得了消费者青睐。

但创新并不是一次就成功,次次试验,用心用情。像“壮瑶红”甜酒,仅仅试验就花费两年时间,所耗费的原材料就上千斤。目前,我还为产品设计商标和申报专利,保护好这项传统技艺。

为了方便发货和品牌推广,我还在怀集县城设立展销中心,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也多方面开拓销路,让产品走向市场。接下来我计划通过线上平台、直播带货等形式推广“壮瑶红”黑豆酒。

记者:对于发掘和培养未来的下帅“壮瑶红”黑豆酒传承人,您做了哪些工作?

韦红兵:我的女儿小慧今年19岁,从小协助我酿制“壮瑶红”黑豆酒。在女儿16岁时,她在我的传授下,同样酿制了第一坛酒埋在后山中,待其出嫁。我已经着手培养她做这项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女儿对酿酒技艺也表示感兴趣。

由于“壮瑶红”黑豆酒酿造周期长、酿造用水及其他原料要求高、工艺复杂,且需要经验,传统的手工酿造技艺在商业化的冲击下亟待保护和发扬。我期待女儿能凭借年轻人眼光,找到发展新思路,继续做大做强“壮瑶红”。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