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生
先进制造业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广东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水平现代产业集群。肇庆围绕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做优建筑材料、家具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四个特色产业,加快形成“4+4”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成为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
一、产业集群是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马克思在《资本论》虽然没有直接论述产业集群的相关内容,但间接分析了分工和协作导致产业集群的形成。根据迈克·波特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提出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有相互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竞争优势的来源。
从实践上看,主导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性。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随着区域一体化、设施互联互通、高速通信和无障碍市场等发展,地理的接近性有助于企业在实践中形成更密切的关系,获取更好的市场信息、更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更直接的产业对接。随着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高明至肇庆东站段的建设,肇庆进入“双枢纽”发展时代,“轨道上的大湾区”必将有利于肇庆产业集群发展。
从资源配置看,主导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化。任何区域内的资源要素总是有限的,都需要转化为经济活动,这个转换机制就是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内部,许多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的小微企业一旦用发达的区域网络联系起来,就能表现出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例如,高要金利镇小五金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单个五金企业竞争力十分有限,近年来政府通过建立五金升级示范区,引导零散的小作坊五金企业进园发展,不仅实现了五金产业的集聚发展,而且促进了汽配产业集群发展。
二、产业集群是主导产业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
提升主导产业的效率,关键在于有效利用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从利用资源看,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性有利于资源有效共享。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市场及技术信息,创造良好的产业软环境,形成完善的创新体系。在这样的集群里,可以提供零部件、中间产品、加工废料,以及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辅助企业;可以面对面交流,从而增加了解与信任,并互通情报,减少信息搜寻和交通成本,从而有效利用资源。
从降低生产成本看,产业集群的行业规模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集群中有大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相对较小,资金、技术实力相对较弱,通过集群分享专用性投入能够使其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虽然大企业在产业集群中更多的是技术扩散者,集群对其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但是大企业由于具有更强的资金技术实力,可以借助产业集群实现上下游配套协作生产,也能够获得上下游企业专业化生产带来的成本节约好处。
三、产业集群是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
产业升级是一个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其本质是产业链的升级,大致分为集中、集聚、集群三个阶段:
集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初始阶段。它是指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布局,体现为企业在区域空间上的相依相靠、扎堆集聚,使相关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低水平的产业外在关联,产业链相对较短,但可以为产业实现有效内在关联发展奠定基础。
集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中间阶段。它是指主导产业的集中布局,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沿着主导产业上下拉伸产业链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较高水平的产业外在关联,并由此形成相当程度的产业内在关联。例如,肇庆“4+4”产业正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集群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更高层次的产业集聚,不仅包括主导产业的集中布局,而且具备完善的配套关联产业,实现分工协作;不仅形成纵向产业链条,而且向横向拓展,具备了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以及区域品牌。这一阶段强调集聚产业内在机制,更多关注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将形成以核心企业为龙头、链条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要文章中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只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差异发展,肇庆“4+4”产业集群将会指日可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