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雄的封笔之作《九龙床》。西江日报记者杨丽娟摄
西江日报记者杨丽娟
【人物档案】
罗伟雄,今年74岁高龄,高要区大湾镇迳口村人,从小在大湾红木雕刻氛围熏陶下成长,并于1965年考入大湾红木工艺学校,师从工艺大师冼洪远先生。受其言传身教,德艺双修,掌握红木雕刻的平雕、镂空雕、浮雕、立体雕等技艺。2013年,被评为高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湾红木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学成于红木“黄埔军校”
记者:听说珠三角很多工艺师傅都在大湾学过技艺?
罗伟雄:大湾红木历史悠久,清朝末年,大湾已有红木工艺品的生产,技艺精湛、产品精美的大湾红木深受客户青睐。很多珠三角红木工艺厂的工艺师傅都是从大湾镇走出去的,大湾镇可谓是珠三角红木产业的人才摇篮。
记者:您是从何时与红木雕刻结缘呢?
罗伟雄:大湾红木雕刻氛围浓厚,对绘画有天分的我,从小就喜欢雕刻玩具。18岁那年,正值当时的肇庆地区工艺公司在高要大湾开办红木工艺学校。我顺利考入当红木雕刻学徒,从此跟红木家具结下不解之缘。
记者:在红木工艺学校学到了哪些技艺?
罗伟雄:当时的红木工艺学校招人十分严格,是广东红木家具制作界远近闻名的“黄埔军校”,在学校里学习,奠定了我往后的红木人生。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学徒,都成为红木家具制作的骨干。
我学习了平雕、镂空雕、浮雕、立体雕等雕刻技艺,并擅长雕刻山水、鸟兽、人物等,让家具赋予新的生命。同时,为了让家具赋予文化,我精通朝代历史和文化,创作出明式红木家具,清式红木家具等古典家具,以及民国和现代家具。
助红木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
记者:在传承传统红木雕刻技艺方面,您进行了哪些创新?
罗伟雄:红木家具的制作、雕刻技艺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由于红木木质特别坚硬,必须对方材进行蒸煮等定型工艺处理,以改善木材的弯曲性能,增加塑性变形,如果蒸煮时处理不好,就容易在制作红木家具的过程中产生变形、开裂,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影响质量。
经过多年摸索和反复实验,我掌握了红木方材蒸煮的最佳时间,并在水中加入独创秘方,让方材的蒸煮程度恰到好处。此外,在传统刀具之外,自己设计了几种形制独特的刻刀,变成了我制作红木家具的秘密武器。
记者:从红木家具作坊到红木家具厂,您在其中做了哪些工作?
罗伟雄:“文革”后,红木家具行业得到发展,1977年,我参与创办红木工艺总厂,负责技术和供销,培养了大量大湾木雕人才,奠定了大湾红木的基础。可以说大湾镇上红木厂里的师傅,几乎都是我的学徒,业界都称我为大湾红木的“鼻祖”,他们学到技艺后,自己出来办厂。
1983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创办了西江红木家具厂,是第一个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号码为001号。后来带动了很多家具作坊成立公司,树立了大湾红木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才有了今日大湾红木街红木馆林立的局面。2013年,我在大湾镇兴建6层高楼西江红木馆,2015年初落成启用,引领了高端文化消费的潮流。
传承后继有人
记者:您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件?
罗伟雄:我的封笔之作《九龙床》,这个作品耗时多年完成,对龙的布局、雕刻都十分考究,应用上了所有的雕刻技法,作品一出,惊艳世人。
记者:在红木展览馆里摆放的那些雕刻精细的红木家具,都是您雕刻的吗?
罗伟雄:大部分都是我的工艺师傅雕刻的,现在有几十个人跟我雕刻,时间最长的有30多年。我对于学徒从来都是不吝赐教,他们学到了,学好了,才能把红木雕刻技艺传承下去。
我们厂生产出来的红木家具,辨识度很高,一眼就能看出是出自西江红木家具厂。工艺师傅的雕刻技艺很精湛,栩栩如生,比如鹤的羽毛能够雕出拉丝感,远观近看都非常逼真,这是现代机械无法代替的,也是我们出奇制胜的秘诀。
记者:您担心传承问题吗?
罗伟雄:我从来不担心传承问题,现在的工艺师傅也能出师带徒,他们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我的儿子也会雕刻、设计、营销。我带动的数百人学徒,又会教学徒,将大湾红木的雕刻技艺发扬光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