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生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发布,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大意义,为新发展阶段广东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大湾区主体城市,肇庆同样迎来了对接、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的新机遇。
一、区域合作新机遇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县域经济、城市经济的竞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进而推动了我国经济高速、中高速增长。随着我国面临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城市群内部区划进一步淡化,对城市群营商环境的整体考量逐步取代对单个城市营商环境的考量,因此城市群的竞争正在取代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
在此过程中,大湾区城市群的组团竞争将比单个城市的竞争从深度、广度和宽度上都更胜一筹,这是过去单个城市所不能做到的,大湾区内部城市将因此而获得新的比较优势。虽然肇庆在地理上不在两个合作区范围内,但作为大湾区的一员,就需要我们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发挥肇庆独特的比较优势,加入到两个合作区建设之中。
二、产业协同新机遇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发达城市的产业存在着发展合作的需要,如香港的金融、贸易,澳门的文旅、中药,深圳、广州的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佛山、东莞等城市的先进制造业,都需要延伸产业链,在大湾区内寻找合作机会。因此,两个《方案》发布为肇庆产业增加了新机遇。
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来看,主线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也是评价合作区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既然是经济多元发展,就存在着肇庆的参与机会,找到切入口。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来看,过去受限于行政壁垒,城市之间产业协作未能充分实现,尤其是港澳的现代服务业与珠三角的制造业没有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例如,对肇庆等非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因产业链分工,自身难以发展壮大,同时又因行政壁垒,核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周边城市不能有效对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遵循“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根本要求,其示范引领作用必然影响着肇庆,产业协作程度将大幅提升,为肇庆产业释放新的发展红利。
三、互联互通新机遇
推进两个合作区建设,必将大大加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近日召开的全省交通强省建设大会强调,要科学把握交通“先行官”的定位、综合交通的方向、效益评估的标准和安全发展的底线,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系统谋划推进,奋力推动全省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强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提高畅通循环的支撑能力。着眼“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省内综合交通网络,着眼对内拓展进一步融入国内交通大网络,着眼巩固开放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联通效率,加快构建“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
随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肇庆双枢纽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将大大降低湾区内部交易成本。可见,肇庆要抢抓机遇,以时不我待的主人翁精神,加快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落实,打造肇庆市内和泛珠三角之间互联互通的快速响应交通体系,进一步缩短肇庆与港深广的时空距离,为肇庆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支撑。
四、改革开放新机遇
过去,受行政权限的制约,肇庆在推动全面开放方面抓手有限,难以实现对外开放的高质量发展。两个合作区建设则为肇庆改革开放升级提供了新机遇。
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建设为肇庆提供了契机。放眼世界,无论是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还是纽约湾区,都通过构建高度包容开放的贸易投资体系,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创业风险,使得企业能够更加专注和有效率地开展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活动,最终培育了一批享有世界声誉的知名公司和知名品牌。两个合作区都在营商环境上创新,例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和引导产业发展。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将助力肇庆对外开放升级。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等措施,均为肇庆参与国际大循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