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供电局:办线路升级实事,守乡村振兴光明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通讯员 白国颖 叶姗姗 陈俣萱

“记不清楚了!”提起为了砚坑支线的升级改造,去了多少次现场,负责该工程建设的南方电网广东肇庆高要供电局工程建设部安全质量管理助责陈耀泰和金渡供电所规划与工程业务员梁伟军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作出了回答。

近日,困扰多年的线路终于完成了最后一次停电施工,成功送电投产,为9.6公里沿线的文殊、上田村等200户用户实现用电质量飞跃提升。

微信图片_20210907173245

运维人员需要徒步狭窄山路才能到达地点。通讯员供图

攀岩走壁 艰难的线路运维

沿着西江边山脊架设的该段线路,建设于1982年。西江边上的环境,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从底下的矮小灌木丛,到顶上的速生林,一层一层的叠满山头。人迹罕至的地方,近半米的堆积落叶,一不小心就会踩空跌倒;有几段山路,更是一边是滚滚的西江河水,一边是犬牙交错的悬崖峭壁,要想经过,必须紧贴着山体挪动脚步。

微信图片_20210907173318

运维人员被当地人称为“贴壁巡线工”。通讯员供图

“‘师傅聪’又来巡线啦!”文殊村村民看着刚从渡船码头走上来的金渡供电所运维班邓少聪热情地打着招呼,默契地从码头的榕树下推出准备好的摩托车递给邓少聪。

邓少聪除了“师傅聪”的外号,他还凭着多年来尽心尽力为该段线路的群众维护线路,被评为肇庆市“身边好人”。该段线路后段部分线路,位于文殊村后山,每次巡线,都需要先做渡船到达码头,再借用村民的摩托车前往。从1999年入职开始,邓少聪就一直负责该段线路的运维工作,巡线途中常常要翻越危险陡峭的石壁,他还被当地人称为“贴壁巡线工”。

年轻员工叶仲邦表示,刚入职的时候就听说这段线路是最艰难的线路。“当时听到要搭渡船、要攀岩,还挺兴奋的,谁知道第一次去就被震撼到了。”山上完全没有路,全部靠师傅在前面开路,巡查一档杆至少需要爬山半个小时,“一天下来,不知道跌倒多少次,身上全部湿透”。

2018年台风山竹来袭,因为查找故障点难度大,该段线路是最后一段复电线路。当时附近区域的通信信号塔因为停电时间过长,备用电池不足,造成了区域信号变弱,“无人机稍微不注意就会失控,第一次‘炸机’就是在这条线的巡视上。”

重新立项 曲折的工程建设

处于雷区的年久失修线路设备,近年来成为最令人头疼的一条线路。“一打雷肯定停电!”文殊村的村民说起以前的供电环境,都忍不住吐槽几句。

微信图片_20210907173345

使用无人机协助线路升级改造。通讯员供图

从2016年开始,肇庆高要供电局就开始了线路升级改造计划。“我们非常重视,使用了无人机进行线行定位规划。”陈耀泰表示,为了加快项目立项,他们和设计单位带着无人机走遍了整条线路。

2017年成功立项并招标成功,计划2018年建成投产。但是中标单位来到现场查看发现不仅需要租船进行材料和人员运输,施工地点土壤层浅、底下全是石头,施工难度大。权衡一番之后,选择了自动弃标,升级改造工程无奈搁浅。

微信图片_20210907173418

使用无人机协助线路升级改造。通讯员供图

等待重新立项的时间里,肇庆高要供电局保持高度关注,通过技改项目进行阶段性的避雷器更换等应急措施,按照现有条件尽可能提高供电可靠性。但是小修小补式的招数,并不能彻底解决该段线路的实际问题。

每次看着同事们外出抢修,主要负责工程业务的梁伟军心里不是滋味,一有机会约上陈耀泰拉着有经验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到现场去勘查。根据专业的意见,把原来的工程定价条件从丘陵施工提升至山地施工,同时考虑陆运、水运等二次运输费用,调增工程项目价格。

2020年,第二次立项招标流程全部结束,升级改造工程正式重启。按照施工方原来的计划,建设需要连续停电20天。

肇庆高要供电局采取准备前置、分段停电、加大投入等手段,把停电时间分段压缩至4天。提前调配建设物资,在每个重要施工点,利用船只顺流而下,提前把水泥电杆等物资吊装卸载至施工点,形成工程建设前沿物资站,减少了工程建设期间的运输时间成本。由于船上吊机作业还受到水面波浪的影响,加上岸边碎石较多,绞磨运输容易对物资造成损害,每一次吊装运输都是小心翼翼,100多条的电杆足足用了6天的时间才完成装卸。

传承创新 护航乡村振兴用电

该段线路主要供电对象除了沿线零散分布的居民用电外,最重要的是位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紫云谷风景区。近年来,景区增设了冲浪池等大型用电设施,附近民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多,发展势头良好,用电需求激增。特别是夏天,单单是冲浪设备已经是150千瓦。

2021年初,肇庆高要供电局赶在夏季用电高峰前,将景区台变容量从200千伏安增加至500千伏安。陈耀泰表示,为了提供更优质的电力供应,升级改造充分考虑到该区域以后发展的电力需要,不仅把线径增大至240平方毫米,还预留了可转供环网通道,未来有需要将与邻近区域进行联网互通,完善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护航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工程投产后,肇庆高要供电局多次针对工程施工质量、线行清障落实等内容对刚刚改造完成的线路进行巡视复查。“把刚才的复查情况记录下来,我们收拾一下无人机准备到下一个点继续巡视。”邓少聪把望远镜收了起来,掏出了多年来的巡线防暑“法宝”广东凉茶喝了起来。

据邓少聪介绍,以往每次巡视和抢修,都需要备好干粮和饮用水,因为经常一出去就是一整天,上山抢修常常要先爬上故障点相邻的两座山安装接地线,再下来爬上中间的山修复故障,很多时候都是简单解决饭餐之后就继续工作了,“现在好多了,有了无人机帮忙,巡视时间大大缩短,细节状况‘一览无遗’,几乎覆盖巡检死角。无人机巡视数据纳入设备电子档案,线路状态一目了然。”

接近40年,残旧的线路终于换上了崭新的网架,乡村用电实现了由“温饱电”向“小康电”质的转变。肇庆高要供电局将继续带着坚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建好“一张网”、电亮“一方绿”、倾注“一片心”,守护一方光明。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