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评论员 岳宁
为外出创业人员和乡贤建立数据库,精准动员他们返乡创业就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本地院校毕业生留肇就业;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千方百计保就业促创业……今年以来,肇庆市频频出招,以落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为抓手,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据统计,今年1—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35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21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8月23日《西江日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压舱石”。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袭扰的背景下,我市交上这样一份“就业成绩单”,甚是亮眼、实属不易。这说明,我市一系列就业政策措施得到精准贯彻落实,其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切实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表明,我市就业态势积极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
成绩有目共睹、重要性不言而喻。关键是如何把这种良好势头保持下去,让就业这个基本盘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而这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一以贯之抓就业政策贯彻落实。好政策是“旗帜”、是“坐标”、是“路线图”,更是“加油站”和“助推器”,一项好政策不仅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结果,更是充分吸纳民情民意的结果。实践证明,我市出台的一系列就业政策措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非常符合本地实际,已经凸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务必要将相关的政策措施继续贯彻好,尤其要将我市3.0版“促进就业九条”、激励就业和保障用工若干措施、激励本地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政策措施,以及“西江人才计划”系列政策措施继续贯彻落实好,让这些好的政策措施持续为肇庆高质量发展赋能。
坚持不懈打好“组合拳”。应当看到,亮眼的“就业成绩单”背后有多种力量在共同发挥作用,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拳”,既有“肇庆名厨”“肇庆工匠”“肇庆管家”三项工程这样的“点击”,也有“减税降费”“贷款扶持”这样的“侧击”,还有“线上线下招聘会”“创业孵化基地引进企业”这样的“直击”,更有持续做好“人才绿卡”申报服务,为人才提供生活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等优享待遇这样的“连环击”。可以说,是这套完整的“组合拳”为本市就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今后,要稳住就业基本盘,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这套“组合拳”同样不能丢,而应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增加“新招数”“新技术”,打得更果断、更直接,更有力量。
齐心协力搞好保障服务。就业的主体是劳动者,关键在于其主观能动性发挥。这就要求,相关方面要切实搞好保障服务,为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和条件。政府部门除了要坚持好相关的政策措施外,更要千方百计为劳动者搭建就业创业的平台,及时疏通就业创业中的痛点和堵点,帮助他们化解就业创业中的难点,以真诚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轻装上阵、轻车前行。要创造机会提高他们的素养和技能,让他们不仅会做,而且能做好做优,真正享受到就业的乐趣和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永恒的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我们坚信,在肇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肇庆一定能把这个永恒课题回答得更好、更精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