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数字经济时代的基层党建故事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数字经济时代的基层党建故事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题:数字经济时代的基层党建故事

新华社记者李自良、王丽、向定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

新华社记者采访发现,在数字经济时代,不少新兴企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创新组建各种类型的党支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成企业成长和行业治理的发展优势,留下一个个动人故事。

握紧“红色方向盘”

河南暴雨如注,河北汉子王明亮的心也随之揪扯。

货车司机王明亮,去年疫情期间就曾援助过武汉。前些日子河南遭遇特大暴雨,这位热心的中年司机与20位“卡友”组成志愿者车队,再一次启程,义务为河南灾区送去矿泉水和食品。

关键时刻,像王明亮一样挺身而出的党员司机还有很多。

“车在宁夏,如果需运送救灾物资随叫随到”;

“不要任何费用!只要物资前往河南灾区”;

“我在江西,有13米高栏车,可以支援灾区”;

“江苏有发往河南的救灾物资吗?我是党员驾驶员,免费运送”……

这是在一家网络平台上司机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群成员都是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党员司机。

我国有数千万货车司机,他们处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关键岗位,与各行各业紧密联系。如何把这支一直在路上的生力军更好地组织起来?让他们中流动和分散的党员能够发挥先锋作用?

总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满帮集团是一家帮助司机找货的网络平台,它们创建了以“红色方向盘”为主题的党建品牌,将“支部建在车轮上”。

“红色方向盘”于2018年5月上线,截至目前,平台已有一万余名党员司机报到。经认证的党员司机会被在线“点亮”党员徽章,车辆可以放置“共产党员示范车”标牌。

为方便日常管理,已认证的400多名党员司机还被编入“云上党支部”。在手机App上,会有一个专门入口,里面设置了党员签到、视频学习、党课讲座等模块。

青春党支部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把企业里的有为青年发展成合格党员?

走进安徽芜湖的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被浓浓的党建氛围所吸引。今年“七一”前夕,该公司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员工平均年龄27岁,用七年时间实现了上市和年销百亿元的成绩。公司拥有8个党支部、370多名党员,绝大多数工作在线上进行……

致力于带动“互联网新生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瞄准“让年轻人更爱党”的组织目标,公司党委创建了“松鼠党建云平台”。在这里,每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有自己的账户,大家可以在线学习、交流互动、交纳党费,打破了部门、层级之间的藩篱。

“党员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无私奉献。”这是一再被提及的承诺和责任。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发起“火山行动”,组建“火山突击队”。这支以192名党员为主体的红色力量,先后吸引1160名员工加入。

有着15年党龄的汪三红,当时正在外地旅游休假。听到组织召唤,他主动放弃假期返回公司,忙碌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

对于入党不久的新党员张羲来说,公司的这种氛围一直影响着他。“通过互联网开设党员学习专栏,每周发布党员教育最新要求和应知应会内容,这种努力学习与要求进步的氛围感染了我。”张羲说。

划出公益“同心圆”

7月,南京疫情突发。身处当地的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立即组织党员职工成立志愿服务队,投身园区防疫支援工作。查看健康码、登记信息、引导维持秩序……

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旨在通过数字化赋能零售行业,以“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为使命,其业务已惠及上亿农民消费者。

2017年,公司成立党支部。截至目前,共有党员102名。在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互联网行业党委等牵头的“苏货直播·e起小康”公益活动中,汇通达党支部参与协办。迄今已先后举办21场直播活动,累计线上观看超过2436万人次,活动销售额2000余万元。

直播发展趋势、带货模式选择、直播产业链分析……汇通达新零售中心培训讲师任童的授课受到“新农人”的广泛欢迎。

苏州打造“海棠花红e党建”特色品牌;无锡推进“1+8”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指导站建设;常州开发“红色千帆”互联网党建平台App;连云港成立互联网电商产业“红色联盟”……立足行业、服务社会公益是这些党建联盟的共同特点。

党建联盟是江苏互联网企业的一张名片。江苏省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2449家有固定经营场所、有一定数量员工、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互联网非公企业,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其中131家重点互联网企业全部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参与采写:沈汝发、姜刚)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涂先生(电话:0758—2722284)
详细请浏览:http://www.xjrb.com/about/copyright.shtml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