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鼎湖包公诞)传承人李志强 让包公精神融进砚洲人血脉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李志强,今年65岁,鼎湖区砚洲社区人,曾任鼎湖区广利街道砚洲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退休后专职推广包公诞文化。2021年,鼎湖包公诞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李志强在介绍包公诞民俗活动中包公出巡的内容。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李志强在介绍包公诞民俗活动中包公出巡的内容。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人物档案】

李志强,今年65岁,鼎湖区砚洲社区人,曾任鼎湖区广利街道砚洲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退休后专职推广包公诞文化。2021年,鼎湖包公诞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

记者:请介绍一下鼎湖包公诞。

李志强:宋代名臣包拯自古被誉为廉洁、正义的化身。他曾主政端州3年,造福百姓,离任时不持一砚,留下了“掷砚成洲”的传说。砚洲百姓为了纪念包公,从明代开始在岛上修建了包公祠、包公楼,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砚洲百姓都会隆重祭奠包公。

记者:包公诞民俗活动主要有哪些内容?

李志强:到了包公诞这一天,岛上非常热闹。不仅岛上居民会用香烛、三牲、水果祭奠包公,珠三角地区的游客也会来这里参加纪念活动。包公诞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村民贺诞、宣读祭文、包公派福米、公孙策派《弟子规》、包公出巡、祭祀表演等等,极具岭南传统民俗的特色。

记者:您是土生土长的砚洲人。对您来说,包公诞除了是一项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外,还意味着什么?

李志强:我至今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岛上举行包公诞时的热闹场景。对我和岛上的老百姓来说,包公已经是浩然正气、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象征。这种精神已经融入砚洲人的血脉中,代代相传。大家也通过包公诞民俗活动表达了对包公的崇拜、敬仰和感恩之情,以及对公平正义、浩然正气、执法如山的向往。

记者:我了解到,包公诞民俗活动曾中断了一段时间。后来是如何重新挖掘整理出来的?

李志强: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包公诞民俗活动一度中断,包公楼也被毁。1988年,砚洲公益委员会在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在包公祠原址按原貌重修包公楼。随后,鼎湖区政府扶持包公诞传承和发展,指导开展诞期庆典活动,收集整理包公诞资料。2008年,鼎湖区引进专业公司开发砚洲岛,完善包公楼的设施,培养传承人,加大宣传力度,策划举办有影响力的包公诞活动,一直延续至今。2012年,还创作了包公诞主题文化节目,主要有舞蹈《风清荷韵》、歌曲《清心为治本》、快板《说鼎湖》、古仔(故事)《包公掷砚》、粤曲《绿满鼎湖》等等。

记者:包公诞民俗活动对砚洲岛的旅游事业发展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

李志强:包公诞已经成为砚洲岛的一张文化名片,大大提升了砚洲岛的知名度。每逢包公诞这一天,大量来自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区的游客都会到包公楼祭祀、缅怀包公,祈求一切顺景。他们的到来带动了岛上饮食、住宿、农产品销售,也让砚洲岛成为省内外有名的旅游胜地。

记者:目前,包公诞的传承存在哪些难题?

李志强:我认为,包公诞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仍需进一步挖掘,也要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举行包公诞民俗活动的意义。还有就是人才断层,急需培养有一定历史文化根底、年轻的项目传承人。

记者:对项目的保护,未来有哪些计划?

李志强:我们会继续保护发展以包公文化为主题的传统宝诞庆典仪式,加强培养传承人,进一步挖掘、收集、整理与包公文化相关的图文资料,建立资料档案库。同时加大宣传,提高包公诞的知名度。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