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智破毒案 坚守“破冰”使命 ——记封开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莫锦清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离危险最近,离毒贩最近,禁毒民警因此被称为行走在“刀尖”上的人。现实生活中,惊心动魄的“破冰行动”是封开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莫锦清每天都需要面对的工作。一句“禁毒,就是挽救一个人,拯救一个家庭”,是莫锦清坚守“破冰”使命的初衷。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孔诗琪

离危险最近,离毒贩最近,禁毒民警因此被称为行走在“刀尖”上的人。现实生活中,惊心动魄的“破冰行动”是封开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莫锦清每天都需要面对的工作。一句“禁毒,就是挽救一个人,拯救一个家庭”,是莫锦清坚守“破冰”使命的初衷。

2019年寒夜,通过前期线索摸排,莫锦清和队员们掌握到有两名涉毒人员从广西购买毒品运回封开贩卖的线索。作为抓捕行动组组长,莫锦清当晚20时便带领队员们在广西途经封开的乡道僻静处蹲守布控。入夜后温度骤降,室外只有3℃,莫锦清和队员们顶着寒气,在路边坚守了8个小时。次日凌晨4时,毒贩出现了。为了拒捕,两名毒贩驾车疯狂逃窜并撞击警车,莫锦清和队员们都受伤了,情况危险紧急。

“那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他们跑了。”莫锦清果断用枪射击毒贩汽车轮胎,迅速拦截,最终将两人一举抓获,当场查获毒品350多克,一起跨省运输贩毒案件得以告破。如今,说起当时直面生死的时刻,莫锦清显得很平静,但也只有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的每一次涉险,每一次出警任务,都在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这些受过的伤,遭遇的危难,也就值得。”

有冲劲,有情怀,也要有头脑。随着科技发展,毒品交易愈发隐蔽,毒贩的反侦查能力也越来越强,从一丝线索中抽丝剥茧寻找到的信息,可能成为破案关键。善于分析,喜欢盘根问底的莫锦清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从抓获的吸毒人员身上寻找突破口,一层一层,一点一点,注重细节,才能为破案带来新转机。”但并不是每一次的分析研判都能顺利进行,达不到“收网”的要求,遇到“卡点”的情况也不时发生,“每当这个时候,无论是职责要求,还是使命感使然,我们都不会放弃,直到最终破案。”莫锦清说道。

2019年9月,通过梳理近期本地贩毒案件,莫锦清发现一条涉及广西的重大贩毒线索。此后的一个月,他经常通宵达旦对案件整合分析。10月2日凌晨,待时机成熟之际,莫锦清决定部署收网。当天他带领禁毒大队民警在在封川码头路段,成功擒获广西籍嫌疑人2名,并当场起获冰毒约1000克,成功打掉这个长期活跃于两广的贩毒团伙。

从军人到警察,尽管莫锦清有多次择岗机会,但他始终不忘肩上责任,不忘禁毒初衷,秉持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精神,在禁毒道路上披荆斩棘,为构建健康“无毒”社会、平安封开贡献力量。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