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鼎湖根雕雕刻技艺)传承人邓洛文 化朽为奇为树根注入灵魂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邓洛文,今年32岁,鼎湖源宝工艺馆负责人之一。家族素有从事根雕艺术创作,个人作品曾在全国工艺品博览会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赛、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赛等多个比赛中获得金奖。2021年,鼎湖根雕雕刻技艺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邓洛文在进行根雕创作。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邓洛文在进行根雕创作。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人物档案】

邓洛文,今年32岁,鼎湖源宝工艺馆负责人之一。家族素有从事根雕艺术创作,个人作品曾在全国工艺品博览会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赛、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赛等多个比赛中获得金奖。2021年,鼎湖根雕雕刻技艺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记者:请介绍一下鼎湖根雕雕刻技艺的历史。

邓洛文:根雕艺术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鼎湖区的根雕雕刻技艺历史同样久远,制作材料和创作主题不断变更。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佛系樟木根雕,到70至80年代以花梨、坤甸、樟木为根材创作茶台、茶几根雕作品,再到90年代至2000年左右以酸枝、沉香、黄花梨为根材,创作作品以山水人物、动物等主题为主。2000年至今,则以崖柏为根材,以花鸟、山水、动物、佛系、人物等为主题。

记者:根雕作品有哪些独特魅力?

邓洛文:根雕的智慧在于发现平凡树根中蕴藏的天趣。创作者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其稍加修整,点拨而不露痕迹地将天性和人情结合起来。因此,一件好的根雕作品拥有着巧结天然、美有所用的魅力,它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

记者:您的家族从事根雕创作已经多年。您踏入根雕行业,是出于一种对家族根雕技艺传承的责任吗?

邓洛文:是的。家里长辈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从事根雕创作,家庭创作的氛围比较浓厚。我从小就喜欢根雕,上学时一放假,就喜欢拿着木材自己琢磨着雕,这么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这份热爱和传承的责任。

记者:多年的根雕创作给您带来什么启发?

邓洛文:我认为,专注创作、专注作品,这是每一个手艺人应有的创作态度。要创作一件具有灵气的根雕艺术作品,创作者要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要有较高的审美。这会鞭策自己不断钻研学习。

当我专心致志地雕刻一件作品时,能深深感受到一种纯粹的快乐。根雕的创作空间很广阔,手艺人倾注了心血,让作品“活”起来,一花一叶、一鸟一虫,经过雕刻都能体现出天地乾坤,万物有灵的意趣和奥妙。

记者:作为传承人,近年来您开展了哪些措施推广根雕雕刻技艺?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难题?怎样克服?

邓洛文:多年来,我们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到外参加各项交流、比赛、展览等活动,展示本地的根雕雕刻技艺,并且培养学徒,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传承根雕雕刻技艺。

其实,根雕雕刻技艺传承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的人越来越少,即使学了也很难坚持下去。从2007年至2019年,我们不间断地招收愿意学习、符合条件的学徒,花许多时间培养他们。但因为创作遇到“瓶颈”、收入未达预期等原因,人才流失严重,最后剩下来的只有五六个人。因为大环境影响以及人才培养结果不达预期,现在我们暂停了人才招收培养计划,但将来会重启的。

记者:未来计划开展哪些活动来推广根雕雕刻技艺?

邓洛文: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计划组织开展根雕雕刻技艺知识进校园、根雕技能大赛、根雕理论研究课堂、根雕藏品展览等。邀请专业人士,对源宝工艺馆历年雕刻的崖柏等根雕艺术品进行拍摄整理,编辑出版开展宣传推广活动。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