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鼎湖山景区上山路榕树头志愿服务站志愿者莫敏容,主动走出门口为游客 指路。 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摄
“我在鼎湖山附近看到两个志愿服务站点。你们的志愿服务做得真好。”7月26日,在鼎湖山景区的上山路,来自深圳的游客蔡先生带着赞赏说道。
蔡先生所说的两个志愿服务站点,分别是位于上山路路口的“爱在鼎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和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点。这两个站点相距不远,咨询求助的市民游客也较多。
这是鼎湖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充分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加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些站点的建设投用,帮助鼎湖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距离群众最近、服务群众的“百姓之家”。
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点提供共享书籍、手机充电等志愿服务,还融入当地人文历史设置农家书屋、非遗展示区等区域,深受社区居民及游客的欢迎。喜欢看书的居民可以带小朋友在服务点里安静看书,游客也可以在这里了解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往鼎湖山上山路方向走约200米处,就是榕树头“爱在鼎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提供旅游指引、免费应急药品、免费茶水、手机充电、爱心雨伞等系列志愿服务。该站点专职志愿者莫敏容介绍,因处鼎湖山景区入口处,咨询问路的外地游客比较多。采访时,两名来自广州的老年游客就前来询问去酒店的路。该游客说:“之前已经问过商铺店主,来到这里又不认识路,再问志愿者。这里的人都很热情,志愿服务风气很好。”
相距约2公里处,是位于碧莲湖公园东门的“爱在鼎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志愿者黄女士介绍,站点提供了免费药箱、免费茶水、休息等志愿服务。“特别是天气热后,许多来公园玩或者锻炼的市民都会来这里休息喝水。”采访时,记者见到陆续有市民进入喝水、休息。
市民在游玩中受伤时,这里更成了“医疗站”。前段时间,有位老伯晨运时不小心刮伤右手,鲜血直流。“他进来时两只手都是血。我马上为他止血、包扎。老人家很感激,一直在说‘多谢’。这是我们志愿服务站应该做的。”黄女士说道。
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志愿服务辐射到更广的范围。在站点内,记者均看见设有“爱心”许愿墙。一张张“心愿卡”上写着贫困孩子的小心愿:一双跑步鞋、一个新书包、一套童话书……到站点休息的热心市民看到后,总会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圆梦。
黄女士回忆:“曾经有位小学生的愿望是拥有一条公主裙。一位热心游客看到后,就买了一条公主裙邮寄过来,让志愿者帮忙转交。”据统计,今年以来,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共帮助实现了35个“微心愿”。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鼎湖区已打造了区级实践中心1个、镇(街道)实践所7个和企业实践所1个、行政村(社区)实践站64个、实践点10个。通过整合原来的“爱在鼎湖”驿站,该区充实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全区实践所(站)联动形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
同时,鼎湖区已构建起“总队+分队”志愿服务队伍体系,组建鼎湖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及其属下19支分队,拥有志愿者25880人,整合基地621个,涵盖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体育健康五大服务平台,已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4万场,惠及群众50万人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